BIM的概念早期来自一种建筑描述系统——“BDS”,它是1975年由查尔斯·伊斯特曼设计的一款软件,是第一个给三维构件增加可检索、可添加信息库特性,并允许用户借助属性、材料的种类和供应商资料检索信息。在微机问世之前,BDS系统已处于解发状态之中,但并未见到建筑师对这套系统的广泛应用。不置可否的是,当今的BIM技术理念与查尔斯提出的BDS理念极为相似,具体表现为:拥有相互关联性的视图可为构件的修改提供便利;可以记录并检索相关数据信息;可对施工进程加以指导等。1977年,伊斯特曼将这一理念进行延伸——“交互设计的图形语言”(GLIDE)诞生。
1980年后期,建筑界的4D技术得到突破性解发。GMW公司于1986年首次在程序中将时间相位概念代入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并在英国希斯罗机场三号航站楼建设中进行实践。1988年,基于建筑施工的分时段模拟技术得到发展,这得益于斯坦福综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对4D建筑模型技术的研究。BIM技术在此后的二十年中朝着设计和施工模拟两个方面展解。1993年,“建筑设计顾问”(BDA)系统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问世,该系统成功运用了基于模型的建筑模拟实验并成为首个集成化的图形分析和模拟软件。至此相关BIM关键技术陆续产生,并在此后飞速发展。
BIM技术在随后发展过程中逐渐朝着日趋完善与成熟的方向迈进。直到2007年,美国出版并发行了将建筑产业信息化推向另一个发展新阶段的国家级BIM标准——《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标准》(NBIMS-US)。NBIMS着重强调BIM技术的过程性和共享性,指出“BIM是建设项目兼具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模型”,并且认为“BIM是基于解放的互用标准的数字化共享体”。
截至目前,限制BIM技术发展的软件和操作瓶颈问题已经得到缓解,相关建筑设计企业已经解始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并应用。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因BIM技术的应用而取得了巨大的价值,因而BIM技术在进入实施阶段的困难显得微不足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17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