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行业新闻 | 智能建造 | BIM+AR,让施工“所见即所得”

发布于:2024-10-23 10:00:19
12人 分享

图片


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一期近日完成主体结构验收,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


该项目创新应用南京市首个“空中造楼机”、液压爬模等智能机械设备,采用BIM、VR等多种数字技术,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建造和数字化运维。


图片


BIM+AR融合应用

1:1还原施工现场 


10月20日,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一期项目,技术人员带着一台平板设备,来到现场进行机电管综的实体工程复核。“这是我们项目创新应用的BIM+AR技术,能把模型和施工现场融合,指导施工和验收。”施工单位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图片


技术人员举起设备的摄像头对着头顶的机电管线,模型画面跃然显示在屏幕上,与现场实景实时交叠在一起。点击管线,即可查验位置、走向是否和BIM模型一致,构件的类型、材料、尺寸、标高等属性信息也一目了然。


图片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BIM模型进行厘米级定位,1:1叠加在施工工地现场,围绕AR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以及辅助进度、质量管理,在施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模拟‘预演’,可提前发现问题,及时优化技术方案。”技术人员指着屏幕说。


图片


这种技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BIM数据可视化管理与智能服务,通过AR技术将BIM融入实景,辅助工程BIM模型“所见即所得”,并延续应用至运维阶段。


图片


空中造楼如履平地 

五天建好一层楼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一期E地块塔楼高约150米,颠覆了传统的塔楼施工模式,创新采用“空中造楼机”智能设备,可以多层、多道工序同时施工,最快5天做好一层楼。经31次顶升,项目仅用半年时间便施工至最顶层。


图片


“空中造楼机”全名为轻量化顶模集成平台,垂直高度覆盖了三层半,顶部是一个开阔的物料平台,内部是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相当于一座“建造工厂”。在百米高空施工作业,宽敞稳固的平台却给人带来如履平地的踏实感。


图片


造楼机融合了安防、堆场、养护系统的全封闭式操作空间,夏天“辟”出荫凉阵地,冬天能挡雪防风,打造类工厂化环境,最大程度为施工人员遮风挡雨,提升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图片


过去每当完成一层楼施工,传统方式是将外围的爬架“加高”,同时拆除铝模板等材料,再通过人工搬运或塔吊运往新楼层,耗时费力。“有了造楼机,施工所用材料和设备可以‘一键顶升’到新楼层。”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说。


图片


智慧系统集约管理

全周期信息共享


项目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为数据传输手段,搭建基于 GIS、BIM、AI 技术的工程项目管控系统——智慧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从立项到竣工交付、运维全过程的项目智慧集约管理。


图片


各参建方均可通过智慧建设管理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连接、互动的信息系统,在智慧建设管理平台上进行合同、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施工模拟等精细化管理。


图片


现场管理人员发现质量、安全等问题后,将问题通过手机应用上传到云端和PC端,平台可以实时查询任意节点或施工段及构件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并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


图片


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如塔吊、升降机、爬模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塔吊或施工升降机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及时预警;对卸料平台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超载时进行声光报警,并实时传输数据。


图片


多种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一期的成功应用,是我市建筑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转型的缩影。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南京将持续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24790.html

上一篇:

行业新闻 | 成都邛崃市2024年度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工作收官

下一篇:

行业新闻 | 2024年度青岛市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示范项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