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政策新闻 | 遇见“巷”往的生活

发布于:2024-09-30 09:20:02
9人 分享

近年来,多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背街小巷,通过个性化设计、文化挖掘与基础设施升级等举措,不仅让昔日陈旧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更成为了城市魅力的独特注脚。

全友好 有里有面“量身定”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西崖街,一条以“梦回童年趣享纯真”为主题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成为童趣“打卡地”。街道两旁,精心布置的休闲座椅不仅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时小憩,其设计更是巧妙融入童真元素,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孩子们无尽的爱与关怀。同时,西崖街上还矗立着以国产经典动漫人物为原型的文创塑像群,与周围的葱郁绿植、精致花台交相辉映。孩子们能在每一次驻足中激发无限的想象力。“我们每天都要到这里来接送孩子,这里打造的文创作品给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乐趣。”居民陈女士说。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对背街小巷环境进行精细化整体提升,打造“一街一风貌一巷一场景”,更换破损开裂的地砖,路面重新平整;人行道、车行道分区规划,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在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为避免千街一面,街道邀请专业团队依据每条街巷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在解决街巷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破旧损坏、缺乏地域性文化表达等问题的同时,从细节入手,提炼不同路段的文化特质与民风民俗,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红星社区对徐家巷和幼儿园巷进行提升改造,采取“一巷一特色、一景一格局”原则,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与街区历史、文化、发展相协调,充分挖掘街巷文化积淀,打造出一批城市风韵彰显、功能设施完善、管理更加精细的街巷。由于年久失修,街巷出现了路面陈旧破损、污水直排路面等问题,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结合摸排数据及周边居民诉求,红星社区确定“构建优美灵动的背街小巷”改造方案,在出入口、台阶处增设无障碍坡道,采用防滑材料,确保轮椅、助行器等设备能够顺畅通行,方便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安全出入;对路面进行雨污水分流改造,解决背街小巷路面破损、污水直排路面、群众夜晚出行没有路灯等问题。

有内涵 多元特色魅力足

为让居民体验从邻里温情到未来生活的惬意,近日,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阜新路社区举办了一场Citywalk(城市漫步),带领居民充分感受生活气息。

在彩虹科学站,小朋友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各种趣味小实验,更能零距离观察触摸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据悉,彩虹科学站是同济大学彩虹科学公益团体联合基金会和旭辉广场共同打造的一处公益项目示范点,站内可以提供各类专业有趣的自然科普体验课堂,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位于四平路1028弄的未来生活街区原本是一条200米的背街小巷,多年来,一直被小餐馆、棋牌室、杂货铺占据,居民苦不堪言。为提升整体环境,四平路街道利用社区规划师资源,将四平路1028弄升级打造成未来生活区,引进了一批涵盖未来生活的创意实验室,成为学生多元化设计创新课程的资源与空间,打造成一个有生活、有科技魅力的区域。

辽宁省沈阳市在保住历史风貌、留住百姓烟火、延续乡愁情怀中彰显人文关怀,陆续对群众呼声较高、有迫切提升需求的609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更新改造提升。

每条背街小巷都充满特色:中心庙胡同稍安静一些,以休闲漫步为主;红墙胡同则热闹许多,到处都是游客拍摄古装写真。“中心庙胡同以前走货车,红墙胡同旁虽有民居,但却是土坡,出行很不方便。”设计师介绍说。相关部门首先清理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将胡同改造为步行街,实现人车分离。其次翻新路面铺装,增设中央绿化带,统一规划设计文化小品、雕塑,强化场地与沈阳故宫的空间联系,营造舒适安全的慢行空间。红墙胡同的设计更为多元,以宫墙为背景设置凉亭长廊舞台,为市民提供可休闲游憩、可社会交往、可健身运动的“第三生活空间”。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金二街,附近是“老大钢厂”“老大化厂”的家属楼,有深厚的历史文脉。甘井子区结合背街小巷改造,在街头巷尾设置了多处工业造型小品,增设了管道造型的隔离护栏,打造了楼体、挡土墙上的彩绘火车头、有轨电车等城市记忆标志和工业历史照片墙,让小街成为特色鲜明的历史空间,定期组织志愿者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维护,让环境更加舒适。

换“新衣” 颜值品质双提升

走进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的背街小巷,原本斑驳的墙面变得光鲜亮丽,接官巷、侯王银杏林等为代表北辛特色的彩绘让墙面灵动起来。“以前,我们这条小巷里的墙面是光秃秃的,常年被贴满了小广告,一点都不美观。如今有了这些彩绘,每幅画传递的意义也都很直观,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文化气息。”居民李女士说。不仅如此,小巷里还重新铺了柏油路,规划了停车位,出行更方便,最大程度保留街巷“市井味”。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涟江街道濛江社区水巷子全长750米,共有233户722人居住。这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五彩缤纷的墙体画、葱葱郁郁的绿植出现在街巷两边;旧墙还换上了“新衣”,少数民族娃娃、邻里相处的场景、可爱有趣的龙猫……濛江社区对小巷进行提质改造,一幅幅精心设计的墙体画体现了水巷子的特色文化。当地居民说,这些墙体画创作历时2个月,由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干部、居民共同完成。除了墙体画,小巷里还有很多绿植,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9.20 盛卿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6233.html

上一篇:

政策新闻 |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污水提质增效一期项目—小屯溢流问题整改一期工程—明湖一体化污水处理 站工程(重大变动)环保咨询服务 询价采购公告

下一篇:

政策新闻 | 两大安置工程同日开建!广东白云区新模式城中村改造率先实现投资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