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BIM建筑|致舍景观新作:华润三亚观岚花园

发布于:2025-04-03 20:08:21
61人 分享

花园整体鸟瞰  ©鲁冰
花园景观节点  ©鲁冰

景观设计  Z'scape 致舍景观

项目地点  海南三亚

项目时间  2024

占地面积  2公顷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田园理想 自然作画

 

三亚观岚花园地处繁华都市之中,却独享一片宁静。其景观设计通过高低错落、开合有序的空间序列,实现了从面向城市界面开放的公共空间到内向性回廊庭院的转换,让人徜徉于大树下、梯田间、曲水畔、密林旁和沙生花园中,从而获得丰富连续的景观体验。

 

花园景观  ©鲁冰

设计从场地高差等条件出发,受海南牙胡梯田的启发,保留了原有的热带植被和动植物群落,不仅将乡村风貌融入城市结构,也将“丛林—梯田—村寨—河流”这一包含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引入了花园,使原场地由难以进入的丛林转变为可赏可用的城市绿色空间;为久居闹市的人们提供休憩和活动的景观场所,同时也是动植物富有野趣的栖居地。

 

景观设计融合地景艺术与生态性。一方面,在整体保持热带地域丰富而粗犷的自然野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注重细节的设计营造出线条简洁流畅且富有节奏感的景致,这里的自然是经人工雕琢后的自然。另一方面也修复该区域的生态使其发挥降噪降尘、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花园景观  ©周婷(上);鲁冰(中、下)

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将城市与乡村优点相结合。观岚花园项目作为华润置地三亚海罗片区城市更新的先行示范区,以小见大,我们通过将海南地域性的农耕肌理和田园意向引入城市中心,构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界面与旅居度假式社区相融合的模式,探索在热带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中地域特色的表达,体现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追求返璞归真、恬淡安逸的田园理想。

 

追求返璞归真、恬淡安逸生活的田园理想  ©鲁冰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三亚市吉阳中央商务区东部的海罗片区,占地约2公顷。原状是城市中心借由花木苗圃而保留下来的一块难得的野趣之地。南侧的临春河与三亚河汇流后入海;东南可望的海罗岭则是三亚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北侧是城市主要干道迎宾路,与热闹的海旅免税城和三亚千古情景区一路之隔。

 

场地区位  ©Z'scape

项目鸟瞰,与主要干道迎宾路相邻  ©Z'scape

项目地势较为平坦,但在市政路道与场地之间存在3米的高差,并用防护栏杆封闭边界。原场地常年荒废、堆放垃圾、人迹罕至,植物与禽鸟自由生长,被污染的水渠掩盖于丛林之中;场地内设有电线杆、各种管道以及光缆等市政基础设施。

 

设计师最初面对场地,恰如海南岛的先民面对蕴藏着动植物与水源的丛林。而景观的介入则如同梯田开垦,汲取传统农业生产中水土利用的智慧,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处理复杂的场地问题,在动植物家园旁打理一方田园,与友邻和谐共处,也融入原初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

 

原场地常年荒废、堆放垃圾、人迹罕至,被污染的水渠掩盖于丛林之中  ©Z'scape
场地内设有电线杆、各种管道以及光缆等市政基础设施,场地与市政道路的交界处有高差和桥底空洞等  ©Z'scape
景观的介入则如同梯田开垦,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处理复杂的场地问题  ©Z'scape

 

项目愿景与设计理念

 

在海南牙胡,黎族人利用山地条件结合水利和农业生产开创梯田景观,山顶为丛林、山腰建梯田、山脚建村寨,因山就势层层叠叠,将丛林—梯田—村寨—河流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复合的农业生态系统。山地梯田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的智慧,还蕴含了民间水土治理和雨洪管理经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丛林中有动植物资源也涵养水源;地表径流经过山林截流,在田间逐级沉淀,使水土始终保持肥沃,人们得以深耕于此,生生不息。田园,亦是家园,是人们身体与情感的栖息地。

 

观岚花园的景观设计从场地出发,合理利用现状高差,“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挖土堆坡开池理水,清理杂木开放林窗,使原本极为郁闭的丛林被掀开一角,天光云影微风得以引入。我们将现状树看作是场地的原住民,保留部分场地原生植被,以其点位为设计布局的依据,进而营造空间的开合与跌落,组织水岸岸线的转折、回廊的围合和路径的穿梭,形成景观空间的骨架。突出展现原状植被的组合排列、姿态、肌理等,让自然作画,使人体验感知“隐逸绿岛—翠泽梯田台园—穿林水花园—沙生艺术花园—绿野热带林院”一系列如画的景观,实现了从面向城市界面开放的公共空间到内向性回廊庭院的转换。同时,我们也通过现代自然主义的设计手法,将农业生产性景观中山地梯田的水文过程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景观艺术化的转译,这一过程是美学与自然生态过程的融合。

 

海南牙胡梯田景观  图源网络
观岚花园平面图  ©Z'scape
观岚花园分析  ©Z'scape
现状树看做是“场地的原住民” 保留场地原生植被  ©Z'scape

花园景观  ©鲁冰

 

隐逸绿岛

 

此处入口作为公共的城市界面向花园的转换,我们保留并根据原生大树的位置设计了圆形绿岛。巨大的原生榕树昭示着场地热带野生的生命力,林下的木麻黄作为地被使用,柔软蓬松的质感与拙朴大树相辅相成,在阳光下显现出勃勃生机。扑面而来的绿意体量和茂盛的枝叶彷佛是一处巨大浓密的绿色屏障,将花园和建筑的景致都隐藏起来,预扬先抑却引人入胜,这也是我们对于“涉门或趣,得景随行”的理解和表达。

 

预扬先抑的隐逸绿岛  ©鲁冰

 

翠泽梯田台园

 

翠泽梯田台园是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汲取农业生产中水土利用的智慧,以海南牙胡梯田为灵感启发,一半为水、一半为草,蓝与绿相互交织。梯田阶梯结构可以分级蓄水和排水,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和应对极端天气的作用。景观植物取代了传统的梯田农作物成为主角,木贼等水生植物起到了滞留与净化水质的作用;大叶油草与金红羽狼尾草则以它们独特的形态,引导空间布局与视线流动。浅水面与高草的组合为鹭类水鸟、蛙类等提供了类似水田的生境,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层次。在有限的空间范畴内,绿色的软质田坎、厚重的整石台阶与精致的溢水口设计相互映衬,将人工设计之美与自然的和谐韵律相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抽象地再现了田园风光,赋予梯田台园以自然气息和诗情画意。

 

翠泽梯田台园是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  ©鲁冰

境由心造,翠泽梯田台园中呈现的青禾绿草、草长莺飞、潺潺流水的景致,以及那“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氛围,弥漫着淳朴的乡村气息,是设计师内心世界的观照,不仅展现对自然美的不懈追求,还蕴含了其在喧嚣闹市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返璞归真、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理想的表达。

 

弥漫着淳朴的乡村田园气息,是设计师内心世界的观照  ©鲁冰

 

穿林水花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水花园中,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建筑轮廓与葱郁植被,虚实交织自然生动。结合建筑入口,景观空间呈现满盈与空灵的对比:白色小径蜿蜒穿行于湖面,如一条丝带轻拂水面,在绿意环绕中回归自然的怀抱;保留的狐尾椰、王棕等棕榈科植物丛林,以满盈的绿意充分展现热带风情,让人流连蒲葵上闪烁的阳光,也沉醉于湖面悬挂的桔红夕阳。

 

白色小径蜿蜒穿行于湖面,如丝带轻拂水面  ©鲁冰

保留的棕榈科植物丛林,以满盈的绿意充分展现热带风情  ©鲁冰

在水生植物的设计中,没有采用常见的满铺种植方式,水生植物以点状分布,如星星点点的睡莲,为水面保留大量空白,使天光与倒影成为动态变化的主体,营造出“倒影咫尺如千寻”的空间延展感。纸莎草、再力花等挺水植物与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结合草坡入水的设计,以小片状布置,充分展现植物的形态与轮廓,使其可被欣赏。在有限的空间中,我们通过运用曲折含蓄、虚实相生的设计手法,实现空间的相互渗透与层次转换,从而表达出无限的意境。

 

景观空间呈现满盈与空灵的对比,虚实结合、相互渗透  ©鲁冰

充分展现植物的形态与轮廓,使其可被欣赏  ©鲁冰(上);周婷(下)

营造“倒影咫尺如千寻”的空间延展感  ©鲁冰(上);周婷(下)

 

沙生艺术花园

 

花园核心是由建筑和一系列几何型的院落组成,建筑和室内由尚壹扬事务所谢柯和支鸿鑫团队主持设计,空间墙体比例、开窗方式等都遵循一定的几何秩序。其间留出开敞的矩形中庭和围合的回廊,是光影照进来的地方,也是自然的生命力渗透进来的场所。

 

庭院鸟瞰  ©Z‘scape

庭院和围合的回廊是自然的生命力渗透进来的场所  ©鲁冰(上、中);马珊珊(下)

巴西设计师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的画作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他擅长运用抽象的形式、流畅的线条和热带丰富的色彩来表达现代艺术,也影响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在位于建筑矩形中庭的沙生艺术花园,我们受画作的启发,以砾石为底,沙生植物作画,发挥每种植物独特的色彩和笔触,包含色调的冷暖,植株的高低,叶片的大小长短,质感硬挺与蓬松的对比等;同时,阳光、雨露、风等自然元素也为这一生长的画作增添了灵动的韵味。而花园本身又是人们可亲近和参与的,迈入其中就是一方有趣的小天地。

 

布雷·马克斯的画作  图源网络

沙生艺术花园受画作的启发,以砾石为底,沙生植物作画  ©鲁冰

花园本身又是人们可亲近和参与的,迈入其中就是一方有趣的小天地  ©鲁冰

沙生艺术花园这一生长的画作,发挥每种植物独特的色彩和笔触,包含色调的冷暖,植株的高低,叶片的大小长短,质感硬挺与蓬松的对比等  ©鲁冰

 

绿野热带林院

 

“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讲述了村落选址应依托茂盛的树林。花园的边界没有院墙,以密林为界。现状保留并修缮的水渠像是一条隐垣延伸至丛林深处,而原有植被则梳理成以密林为背景的疏林草地,其间自由地布置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热带灌木和地被。林缘线是由保留丛林植物的边界线构成,它塑造的草坪空间在建筑周边形成热带林院,对边缘绿色空间的尺度、深度、郁闭度、视线引导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花园以密林为界 梳理的草坪空间在建筑周边形成热带林院  ©Z’scape

花园以密林为界,现状保留并修缮的水渠像是一条隐垣延伸至丛林深处  ©Z’scape

原有植被梳理成以密林为背景的疏林草地,其间自由地布置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热带灌木和地被  ©鲁冰

建筑南端延伸出一片铺装和草坪空间,用于户外休憩和活动。以密林为背景,两段平直的矮石墙巧妙地暗示和界定了花园边界,并与天光树影形成对话。其间,选择性保留的现状树,品种和姿态各异,成为林院空间的主体,突出野趣。细杆斜瓢的木棉、朴树、小叶榄仁等杂木林下,是开放通透的缀花草地;而粗壮密闭的印度紫檀和大榕树林下,则是起伏错落的散尾葵、雪茄竹芋等林荫灌丛。

 

以密林为背景的两段平直的矮石墙巧妙地暗示了花园的边界  ©Z’scape

选择性保留的现状树,品种和姿态各异,成为林院空间的主体  ©鲁冰

建筑南端延伸出一片铺装和草地空间,用于户外休憩和活动  ©鲁冰

 

探索与思考

 

1、野生与秩序

 

野生体现在未经人工干预、自然生长的元素上。场地中的原生植被以其原始状态和自由生长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之呼应的是设计赋予的秩序之美,体现在建筑、景观布局、地形设计等方面。设计利用原有地形高差,模拟梯田特征重塑荒芜区域,布置乡土植物,融合人工美学与自然野趣,形成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自然随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体验,在野生与秩序之间建立微妙的平衡。同时,设计注重细节对使用者情感的触动,强调景观体验中对自然动态的感知。

 

融合人工美学与自然野趣,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体验。强调景观体验中对自然动态的感知  ©Z'scape(上);鲁冰(中、下)
保留场地内热带野生的植被  ©周婷

在野生与秩序之间建立微妙的平衡  ©鲁冰

2、自然作画、老树新植并存

 

现代自然的观岚花园是本土植物的乐园,在山水之间任其生命绽放。项目之初,我们就将现状植被视为场地的原住民,设计不仅是与保留树相结合,更是由现状树而产生和展开。例如,根据现状大树点位规划游览路径、功能分区和建筑庭院布局;依据椰林列植划定草地与园路边界;为保留的木棉组团设计临湖半岛,倒映出特别的姿态和白色树干;为衬托杂木林而设计交叠的毛石景墙,让自然作画。

 

将现状植被视为“场地的原住民” ,设计由现状树而产生和展开  ©Z'scape、鲁冰、周婷

为保留的木棉组团设计临湖半岛 倒映出特别的姿态和白色树干  ©Z'scape、马珊珊(上);鲁冰(下)

场地原有的生命力昭示着在人类介入之前,植物通过枝叶、根系和群落层次“建造”自己的家园。植物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是场所精神的重要部分。景观设计师正视这些与我们共享土壤和空间的生命体,汲取由它们带来的灵感,发掘并展示原状树木的组合排列、姿态、肌理等特色,补充配置新的植物,让老树与新植并存,共同融入在整体的景观设计中。项目建成后,与这些共同参与建设的植物朋友们相遇,成为设计师最快乐的时刻。

 

此处保留发掘并突出展示了原状阵列狐尾椰树干的特色,并在林下补充配置了新的植物,老树新植并存造景  ©鲁冰
保留原状拱形的马拉巴栗  ©鲁冰

自然作画  ©鲁冰

 

3、建筑与景观的对话

 

生长在风景中的建筑都掩映于山水景观之中。观岚花园里的建筑不是孤立的,视景线向周围渗透,与周边景观中的水、石、树等亲切地对话,也将各个方向的景观纳入建筑之中。

 

建筑掩映于景观之中  ©鲁冰

建筑与景观的对话,在平衡和共鸣中体现场所精神  ©鲁冰

植物群落基本是保留的现状植被和补充的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式种植,它们与光影一起,构成建筑和回廊的借景、对景或框景。建筑和景观融合,在平衡和共鸣中体现场所精神。

 

景观构成建筑和回廊的借景、对景或框景 ©鲁冰

 

结语

 

巴瓦设计的卢努甘卡庄园(Lunuganga)再现了斯里兰卡自然质朴的田园风光。居住建筑群套嵌着庭院体系,向外延伸为湖泊、开阔的草地和蜿蜒的园路,再过渡到山丘上疏密相间的果园和树林,远处是农田;庄园与自然之间无缝衔接,野趣十足,被称为理想的家园。而在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庄园核心区域以精心种植的专类花园展现人工园艺技艺;外围大景观区域则通过重塑地形、规划水系和梳理乡野植被来模拟自然;在更广袤的外延区域铺展牧场、农田等农业生产性景观,通过巧妙地组织视景线关系,形成了如诗如画、融入自然和大地的风景。

 

在这两处案例中可见:乡村田园风光的再现和传统文化元素都是构成不同地域身份认同的关键要素;在设计中自信地运用本土设计语汇,强调对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尊重与回应,从而诠释出独一无二的具备地理气候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的地域性景观及其所承载的生活精神内涵。

 

在三亚观岚花园,有梯田水影,白鹭翩飞;有林间小径,老树与新植共存相生;有林缘灌丛,家禽散养田园牧歌。这座隐于都市的花园,犹如书页折角引人翻阅,是我们在热带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中探索地域特色表达的一次实践。该设计在整体上保留了热带地域丰富而粗犷的自然野性特征,同时通过在以农业生产性景观为载体的第二自然中汲取传统水土利用的智慧,用现代自然主义的设计手法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景观艺术化的转译,是美学与自然生态过程的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图景。作为农耕民族,千百年来中国人依附于土地,从农业开始开发利用土地,开垦农田建设村落,田园生活所特有的安宁、恬淡的气质,对动植物的生命观察、悉心照料与耐心耕耘的美德,都赋予空间独特的幸福体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身处繁华都市,我们仍旧可以选择一种自然质朴、松弛自在而丰盈生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鲁冰

 

完整项目信息

三亚观岚花园

海南三亚

2024

占地面积:2 公顷

业主:华润置地

景观设计:Z'scape 致舍景观

主持设计师:周梁俊、周婷

设计团队:马珊珊、孙畅、李浩、宋才富、于浩、秦芳、马新月、史冬、吉立康

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尚壹扬设计

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重庆同棋园林有限公司、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花境施工:重庆芸彤景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关永权灯光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摄影:鲁冰、周婷、马珊珊


版权声明:本文由Z'scape 致舍景观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70984.html

上一篇:

BIM建筑|在建方案︱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二期校园 / Aedas+DSARD

下一篇:

BIM建筑|阿科米星作品:刷新立面,快易名商静安科技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