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园景人,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2025大阪世博会特色国家展馆设计
Design of the Special National Pavilion for the 2025 Osaka World Expo
2025 年大阪世博会于 4 月 13 日在大阪梦洲开幕,主题为“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展期 184 天。其总体规划由藤本壮介设计,旨在拥抱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强调“多元一体”。核心建筑 “大环” 是世界最大木质建筑结构,融合现代技术与日本传统连接方式,为参观者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2025大阪世博会特色国家展馆设计!
中国馆
中国馆占地约 3500 平方米,是外国自建馆中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由中国建科负责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以 “中华书简” 为灵感进行设计,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文化符号,将古老的竹简与现代信息时代相结合,展现中华千年历史、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诠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绿色低碳的理念,呼应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 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 的参展主题。





日本馆
该馆以 “生命之间” 为展览理念,通过多种设计与技术体现 “生命循环” 主题,打造独特展览体验,建筑以同心圆形式交错排列 CLT 板,体现 “生命接力” 和 “生命循环”。圆形结构由最大 3 米 ×12 米的矩形 CLT 面板沿圆周交错排列实现,钢框架为夹层结构,由两块 CLT 面板构成。建筑设计团队协调展览规划,通过 BIM 流程实现多方实时视觉沟通。展馆营造丰富展览环境,包括明亮中庭、柔和光线空间、昏暗房间和标志性户外空间。











美国馆
Trahan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美国馆处于东入口广场,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其造型简洁且开放,设有大型广场,广场上的 LED 屏幕可全景展示美国的多样景观。广场建筑设计灵感取自日本人行天桥,致力于营造平衡感,为参观者打造 “难忘的体验” 。






法国馆
法国建筑工作室 Coldefy 与意大利建筑事务所 CRA-Carlo Ratti Associati,联合打造的 “生命剧场” 该展馆占地 3600 平方米,选址于世博会主入口附近,高达 17 米,造型独特。展馆外层由一系列悬挂的透明亚克力棒照明,两侧设有 17 米高的织物窗帘,寓意其为 “生活剧场”。其设计融合自然与人工栖息地,秉持 “赋能生命” 主题,践行循环建筑理念。






英国馆
英国馆由 WOO 建筑事务所与 ES Global 合作设计,位于世博园区南缘,可俯瞰水广场,能让游客欣赏水景和空中表演。设计旨在将历史遗产与前沿设计融合,契合 “共创未来” 主题。建筑外立面采用粉末涂层铝制外墙,参数化设计形成动态像素化图案,夜间有独特灯光效果,其层叠网格状幕布设计灵感源于工业革命早期创新,穿孔面板与纺织业及英国先驱者发明相关。






沙特阿拉伯王国馆
该馆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位于梦洲滨水区。其空间体验呼应沙特城镇氛围,营造沉浸式互动环境,与沙特奇观相联系。展馆高度可持续且包容,考虑历史传承,目标是达到日本绿色建筑评级最高级别并实现净零运营碳排放。馆内有种植本土植物的前院,核心是沙特庭院,白天静谧,夜晚用于表演和活动,还有蜿蜒街道组成的 “村庄” 及一系列沉浸式空间,旨在致敬沙特建筑遗产,让参观者感受其日常生活和城市肌理。








荷兰馆
RAU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荷兰馆,主题为 “共同点”。展馆设计源于荷兰与水的关系。“共同点” 概念强调全球共同责任并融入循环经济理念。该建筑中央发光球体象征可再生能源。立面波浪形板条长 425 米,灵感来自水的流动。参观者入馆可与小型发光物体装置互动。核心发光球体是 360 度 AI 影片投影空间。








瑞士馆
该馆由 Manuel Herz Architekten、NUSSLI 建筑事务所和 Bellprat Partner 建筑事务所联合设计,被誉为“瑞士历史上最轻的建筑”。建筑由四个轻巧相连的球体构成,内部打造展示瑞士创新成果的空间,游客可在此探索互动式教育游乐场,感受瑞士的创造力。其屋顶不仅能让游客饱览世博会景色,还会在世博会节日期间成为聚会佳地。






印度尼西亚馆
印尼馆象征着“多元一体”的理念,其设计灵感源自印度尼西亚丰富的航海历史。馆体采用船体造型,象征着进步和韧性。上升的造型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乐观向上、勇往直前、坚定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宏伟目标的精神。






新加坡展馆
DP Architects 集团携手 Kingsmen Exhibits,为新加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展馆,以 “梦想成真之地” 为理念,占地 900 平方米,高达 17 米,呈球体造型。其外层覆盖着由回收材料制成的数千个鲜亮红色 “梦想圆盘”,不仅象征着新加坡的集体精神,还营造出多感官体验空间,集中展示促进可持续未来的行动与创新。







葡萄牙馆
以 “海洋,蓝色对话” 为主题,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旨在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展现海洋作为生命之源与可持续发展基石的重要意义,同时彰显葡萄牙与海洋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层面的深厚联系,构建起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建筑叙事。




卡塔尔馆
该馆也是由隈研吾建筑设计事务所携手卡塔尔博物馆打造,将卡塔尔与日本的传统工艺完美融合,着重彰显两国与海洋千丝万缕的联系。展馆设计灵感源于卡塔尔传统单桅帆船建造技艺,以及日本精湛的木工传统,使得文化元素在建筑中巧妙交织。







德国馆
由 LAVA 建筑事务所设计。该馆以 “Wa! Doitsu”(哇!德国)为主题,深入探索循环经济概念,致力于让所有消费品回归经济循环,实现零浪费,减少资源消耗。在建筑和空间设计上,运用七个圆形木结构元素,直观体现 “循环” 主题,将自然与科技、生物圈与人造技术圈相融合,带来体验式参观感受。同时采用两个圆柱形结构,分别作为展览区和接待区,二者融合成可自由出入的绿色空间。





奥地利馆
奥地利馆由BWM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这座 900 平方米的展馆其核心设计是一个由木板条打造的螺旋雕塑,宛如巨大五线谱向上延伸,作为视觉焦点与展览引导,象征奥地利 “音乐之旅”。展馆以 “奥地利,谱写未来” 为主题,借音乐视角重新诠释世博会“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未来社会”主题。






菲律宾馆
该馆由菲律宾的 Carlo Calma Consultancy Inc. 主导设计,并与日本的 Cat Inc. 合作完成项目管理。展馆取名 “交织”,主题为 “自然、文化与社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设计灵感源自菲律宾编织艺术,以象征互联互通与韧性。建筑结构体现 “经纬” 概念,寓意团结、力量和进步。整个展馆由 1000 多根藤条与 212 块手工编织面板构成,将传统编织工艺融入建筑,借象征延伸的藤条表达持续进步。







卢森堡馆
该馆由卢森堡 STDM architektes urbanistes 建筑事务所携手日本 MIKAN 事务所共同设计,秉持 “Doki-Doki—— 卢森堡心跳” 这一设计理念,馆名取自日语 “心跳”,展馆布局基于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体量组合而成。






巴林馆
巴林馆主题为 “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未来社会”。设计灵感源于本国航海遗产、传统单桅帆船建造工艺,并融合日本细木工技术,体现与海洋的历史渊源。建筑占地 995 平方米,四层结构,高 13 至 17 米,可俯瞰海滨。由黎巴嫩建筑师 Lina Ghotmeh 设计,以木材建造,借海风降温,是世博会上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之一。





每个国家展馆都致力于成为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和环境责任对话的平台,进一步凸显世博会的建筑意义。我们不禁对下一届世博会充满遐想 —— 又会有哪些突破想象边界的创意展馆拔地而起,以建筑为笔,在世界舞台上书写怎样令人惊叹的故事?让我们共同翘首以盼,期待未来世博会上更多惊艳的建筑奇迹与文化碰撞!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75735.html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