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的理念与应用始于美国,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Charles Eastman在80年代其著作“Building Product Modelsl13]一书中就提出了信息模型的原理。随后2002年Autodesk的副总裁Phil Bernstein 首次提出并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这个术语阐述该公司AEC相关产品的功能设计理念[14]。由此AEC行业由此走上了BIM快速发展的道路。BIM概念包含一系列广泛的设计和建造变革的技术,本质而言,BIM就是使用自身包含的信息数据库对建筑结构的几乎所有方面进行描述和展示。
Eastman在《BIM手册》中将BIM定义为:“BIM不仅仅是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作为包含建筑构件参数化信息的建筑物模型,它可以实现项目信息全生命周期的流通和交互”。BIM不仅仅是一件事物或者一种软件,而是“人的活动”,一种牵涉到广泛的工程管理流程改造的活动。
BIM自出现以来就被设计人员、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广泛采用,以减少成本、提高质量。公共和私人业主对BIM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并广泛将其应用在复杂工程项目中。斯坦福大学CIFE(Centre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CIFE)研究中心报告指出BIM在全球的应用正逐步扩大深入。麦克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报告认为BIM的应用在2008年达到了高峰,更多的团队解始使用BIM而不仅仅是尝试。BIM标准的制定、电子数据许可和文件传输等问题的逐渐解决也促进着BIM应用的增多。
BIM的参数化和智能化特征可以支持建筑的虚拟设计,建造和运营。BIM从根本上使参与方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交流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软件解发方面,Autodesk、Bentley和Graphisoft三家公司率先将BIM概念应用到产品解发中。自此,这些软件解发商(随后又有Tekla 等许多厂商陆续加入)就纷纷进入推出BIM理想工具的竞逐中。
此外BIM标准制定方面,2003年,美国总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推出了国家3D-4D-BIM计划,并发布了系列BIM指南71。美国率先在2007年底推出《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United States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Standard),第二版(Version 2)也于2012年5月问世。欧美主要先进国家及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皆已积极地推广BIM应用,并进行技术研发,提高本国建筑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英国于2009年发布了“AEC(UK)BIM标准”,2010年4月发布了第一版由英国建筑业十几个公司的专家共同编写的,旨在指导和支持英国建筑业中所有采用BIM技术(Revit 平台)的工程项目作业流程行业标准(AEC(UK)BIM Standard for Autodesk Revit)。第二年,又发布了基于Bentley平台的工程项目作业流程行业标准。2011年6月,英国政府正式宣布所有的政府工程在五年内必须使用BIM。新加坡在2010年要求公共工程全面应用BIM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要求2015年所有公私建筑通过BIM模型送审及按照BIM模型兴建。
2012年,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BIM标准。韩国在BIM技术应用上也十分领先。2010年1月韩国国土海洋部分别制定了建筑和土木两个领域的BIM应用指南,详细的说明了解发商、建筑师和工程师采用BIM技术时必须注意的方法及要素[23]。除了以上提及的几个国家的BIM标准发展外,北欧,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也积极倡议推动BIM的概念与应用。表1.1列举了目前各国(地区)BIM应用(推动)情形。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1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