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IM技术的内涵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BIM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版本口,包括国家BIM标准模型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美国国家BIM标准的BIM定义为建筑和工程设施的功能信息的真实数字表现形式通过虚拟数字信息仿真建筑,结构,等存在的物质形式,不仅从二维控制和提高三维形状信息,而且还与项目进度,成本,等等动态控制系统的全过程在时间轴和金融。从内涵层面讲,基于BIM技术,能够建立集成各种工程信息的三维数字模型,数字化表达工程项目的实体功能,完整描述建设工程项目。同时,这个模型还可以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动态工程信息的创建、管理和共享。从实际应用方面来讲,应用BIM技术,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参与方可以创建、更新、提取、修改工程基础信息,获得一个各参与方都能使用的工程模型,BIM技术有助于各部门的协同作业。BIM的技术特性可划分为数据丰富性、变更管理、基于网络的实现、面向生命期、信息准确度、几何信息的存储、可交互性(IFC支持)等十一个方面。
(二)BIM技术的核心价值和特征
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项目信息量巨大,形式复杂的项目信息。工程信息的主要特点有2]:①表现形式多样,如规划阶段的调研报告,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横道图,成本预决算文件等等;②关联性大,各种工程信息之间相互影响,比如设计变更会引发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的变化;③产生源头多,项目参与方多,每个项目参与方都需要创建管理各自的目标信息;④多变性及抗干扰性差,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影响项目的因素多,导致工程信息的多变。运用BIM技术,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程数据进行积累、扩展、集成和分享,为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服务。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BIM模型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产生。BIM模型是统一的,在建设项目从规划到运营的全周期,工程信息逐步集成,最后形成描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工程信息集合,并被各参建方使用。BIM模型是动态生成的,每个阶段运用各自的软件系统建立子模型,并应用系统通过提取子模型和集成子模型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BIM模型具有信息的完整性、关联性、统一性的特点。完整性体现在BIM对工程的描述不仅局限在3D的几何信息上,还包括了工程的设计信息、施工信息、维护信息等,构成了完成的工程信息;关联是指在模型中的对象是信息统计分析模型识别和相互关联的,可以系统;绩效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建筑模型的统一是统一的,在模型的不同阶段修改或扩展重建的时候是不需要的。运用BIM技术,可以对工程造价、项目工期以及工程质量这些业主最为关心的指标进行管理,可见,BIM带来的价值优势是不可忽略的。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质量,保证项目预算的准确方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还可以控制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执行的风险。此外,BIM技术保证建筑物的性能也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有利于创新和先进的项目完成,BIM模型也可以作为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18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