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要素。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修复历史古建筑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程。而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BIM的三维优势给我们带来可行的解决方案。在BIM模型中,我们可以预先模拟出一套施工方案,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觉得实施计划,避免对建筑的二次损坏。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BIM技术在历史保护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吧。
1、实例分析:河南省辉县市卫源庙清晖殿文物建筑现状修整工程清晖殿位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卫源庙内。卫源庙创建于隋,为祭祀卫源之神而建。现存建筑为明代早期重建,保留有柱础等唐宋遗构。
经过前期的探索,本项目应用HBIM技术逐步成熟,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一是通过HBIM对异形屋面,建筑脊饰等细部,斗拱等的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设计,大大减少了二维设计的隐形失误。
2、HBIM工程设计的流程总结该项目总结了HBIM工程设计的流程,主要经过标准样板文件的设计、三维信息模型的建立、根据模型形成工程图纸、概算工程量清单的汇总、工程验收后根据洽商设计变更内容、深化模型形成竣工图纸等几个阶段。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多个人群,同时设计过程涉及诸多工种,设计中反复推敲带来的调整变更往往是多环节多工序的;HBIM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将管理部门、保护单位、设计方、施工方和大众联系在一个交流平台上,从而使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同步调整的设计方式协同进行。
第二个方面是勘察和记录信息,这是文物保护才有的需求,而新建设计是没有的。HBIM设计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在BIM建模数据完成后可以永久的保留下去,具有建立新型档案保存方式和检索方式的意义。那么BIM在古建保护方面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于新建设计了。
第三个方面是施工设计上,能通过BIM规定实施工序,把材料、构造等传统施工工艺体现在三维BIM的房屋修缮图中。对于文物古建筑来说,这种方式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更直观。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19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