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可视化、协调性、模拟化于一身的BIM技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BIM技术较少应用于城市管网工程领域。以广东省某排水管道工程为例,将BIM技术应用到管网工程设计阶段,实现三维可视化、信息化、多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变更。
基于Revit的排水系统建模技术
(1)管道及井室建模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可建立Revit参数化“族”,族的意思为包含尺寸、类型、形状等参数的图元,类似于CAD中的参数块,一个完整的Revit项目就是由多个这种参数块组成。具体操作步骤为:选取参照平面,利用拉伸(实心)功能制作井室外壁及下底板和下底面,再在此基础上创建空心拉伸体,作为上下游连通口。在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构建中,还包含基坑支护、管道基础、钢筋混凝土管、基坑回填体等部件,可对重要构筑物以新建“族”的形式进行绘制三维模型。绘制好的多种族构建,组成族库,并分别赋予参数属性信息,实现模型参数化,甚至信息化,如井室及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道等部件可以添加内径、外径、长度等参数(见图2),后期调用时通过参数控制模型尺寸,也可供管理运营阶段数据库维护使用;然后新建项目,将所需要的参数族部件载入项目文件中,调整族位置及坡度,整个管段模型就已按实际要求完成绘制(见图3)。后期可通过剖切所需要的断面进行导出二维剖面图,三维模型尺寸调整后,相应二维剖面图也会联动更新标注,避免了常规绘图方式反复改图的麻烦。
在地表处理方面,可在相同坐标系的新项目中,导入测量点坐标文件生成地形,之后将地形文件与管段文件通过“链接Revit”的方法链接为一个项目。庞大且复杂地形场景,可利用Civil3D软件,利用点文件、文字高程文件、属性块文件等生成带有三维信息的地形文件。
(2)水位及水质检测仪器建模
对于水位水质等监测检测仪器,也可通过电气族元件并赋予元件不同属性值的方式实现(见图4),元件族(族库)建立后,按坐标定位到完整管道项目中。每个监测仪(元件)对应唯一一个图元ID(见图5),方便后期运营阶段通过搜索元件ID来达到调取仪器数据的目的,也可为将来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奠定基础。
此外Revit还提供了Dynamo可视化编程插件,该插件简单易懂,非编程专业人员拖拽节点命令即可达到编程效果。通过可视化编程,可使监测仪器与管道主体模型之间形成数据联动。
协同设计与深化设计应用技术
协同建模过程中,项目重要设计人员可通过统一的云BIM协同平台实现参数和信息关联,避免重复专业间更新滞后,减少信息传输错误;项目一般参与人员通过轻量化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传递、数据共享和并行设计,无须安装大型三维建模软件即可查看模型信息,大大节约了沟通交流时间。
深化设计阶段,设计成果校核时应用Navisworks软件,将各个专业的模型成果链接为一个整体,进行碰撞检测,以解决不同专业、不同构件间的碰撞问题并进行方案优化,提高了设计有效率。
来源:《山西建筑》第47卷第19期2021年10月
作者:潘二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2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