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建筑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即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信息为突破口,对其物理和功能属性进行数字化表达,打破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之间的屏障,使设计、施工、运维中各种过程和结果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减少各种项目问题,避免无端浪费及争议,实现工程建筑信息透明化和准确性,实现实时共享,便于各环节、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地传递,并且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
BIM的发展历程
1975年,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BIM之父”Chuck Eastman提出未来可以对建筑体以计算机系统仿真,并命名为“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系统,BIM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芬兰学者提出“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系统,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Aish提出“Building Modeling”。2002年由Autodesk公司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这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新的重大突破,但尚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缺乏实践案例,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高速发展,采用64位引擎GPU的专业绘图芯片同多核处理器协同作用,可执行类并行计算机运算,BIM研究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全球三大建筑软件解发商,都推出了自己的BIM软件,BIM逐渐成为产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工具。
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此后很长时间内,BIM经历一个很缓慢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大型项目的增多、国内外合作更加密切,近十年迎来了我国BIM技术的较快发展,业内对BIM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应用范围日渐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内容来源:《绿色环保建材》
文:温玲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2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