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1999建成,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中国三大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作为浦东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规模大(见图1),区域划分繁多,经历多次改造,导致空间管理难度大、竣工资料利用率低、部门间协同存在困难,传统运维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这一现状。该项目引用BIM技术,作为运维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图1 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设施分布图
图片来源: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官网
BIM技术的实施情况
(1)BIM模型的创建
BIM模型的创建质量决定了运维管理能达到的高度,该项目以满足运维管理的需求为目标,对BIM模型进行细化,确定模型创建范围(如图2)、构件编玛规则、模型创建深度,形成用于运维阶段的BIM模型实施规范。
图2 1号航站楼整体模型(左)与内部模型(右)
(2)运维阶段构件编玛体系
该项目结合1号航站楼的实际需要,制定编玛结构为位置玛+流水号+属性玛,编玛构件涉及钢结构斜柱、幕墙柱、腹杆、腹杆索、幕墙拉索、天窗、幕墙玻璃、屋面板等,以钢结构斜柱R1-28E-N-01-XZ1997为例,“R1”表示单体号;“28”表示轴线;“E(W)”表示东侧(西侧);“N(S)”表示北面(南面);“01”表示流水号;“XZ1997”表示合同编玛。
(3)基于BIM的运维管理系统
该项目以BIM技术为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发了适应于机场航站楼的运维管理综合平台(见图3)。
图3 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运维系统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1)空间信息管理
空间信息管理主要分为空间信息查询和空间租务管理两部分:空间信息查询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查询到区域、区域内的空间、房间以及构件的详细信息,可以进一步标明或者以表格数据输出;空间租务管理是对区域或房间的出租信息和出租合同信息进行管理。
2)设施信息管理
设施信息管理是对航站楼和维护结构相关设施的信息查询及维护,用户可以查询及编辑相关设施设备的检查计划、检测记录及维修记录等数据。
3)设施报修管理
设施报修管理的流程都是通过运维系统发起,用户在线填报需要维修设施的报修单,系统会自动启动维修流程,责任部门在维修完成后反馈维修结果,责任部门负责人审核完成后关闭报修单。
项目点评
(1)BIM应用
该项目BIM模型建立质量较高(见图4),为运维管理的顺畅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BIM技术在其他大型公共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了成功的参考案例,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图4 实物(左)与模型(右)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2)运维管理效果
该项目的运维管理系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系统。浦东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通过该运维管理系统,取得的主要效益有:
1)节省时间
维护人员通过WEB端及移动端就可查阅所有资料,无需多次往返现场与办公室之间,遇到抢修任务时,通过三维模型可做出快速反应。
2)降低成本
准确识别设备数量及设施面积,运营维保合同成本降低了3%到6%。
3)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可以更好地预估能源性能,基于建筑运营的反馈信息也能更科学地选择设备型号和规格。
作者:吕燕翔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2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