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能
可自动计算考虑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的换算截面特性。
改善了PSC截面、联合截面的定义钢筋的方法。
可任意指定截面的应力输出点的坐标。
命 令
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截面管理器
用 法
程序提供如下三种模式选项。
刚度
针对多种截面(数据库、设计截面、变截面、联合截面),自动计算考虑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后的换算截面特性。
能够查看梁单元各个位置(i、1/4、2/4、3/4、j)的换算截面特性以及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具体布置位置。
钢筋
提供更方便的普通钢筋的输入方法(点、直线、弧、圆、多段线类型)。
应力点
针对多种截面(数据库、设计截面、变截面、联合截面),任意定义应力输出点坐标。
刚度模式
目标截面和单元
以树目录的形式,显示各个截面以及各个截面分配的单元号。
注
为了能够查看各个单元的钢束以及钢筋的布置位置,必须详细到单元号。
位置
选择单元的横断面位置 ( i、1/4、2/4、3/4、j ) 。
选择位置后,相应的截面形状将显示在下面的视图窗口中。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视图及表格信息也将被更新。
视点
选择查看横断面的视点方向。
钢束
视图窗口中显示预应力钢束布置位置。
特性名称:视图窗口中显示钢束特性名称。
管道:同时显示管道。
钢筋
视图窗口中显示普通钢筋布置位置。
刚度调整系数
边界组:选择要使用截面特性调整系数的边界组名称。
调整系数(I、J):输入截面各个特性值的调整系数。
I=J:只有选择了变截面时,才被激活。可对于I/J端分别定义特性调整系数。
叠合前/叠合后:对于联合截面采用此功能时,可对于联合前、后截面进行特性调整。
前:只针对联合前截面采用调整系数。
后:只针对联合后截面采用调整系数。
同时勾选了前、后:对于联合前、后截面均采用调整系数。
面积:计算刚度用的截面面积。此处的调整系数不影响重量的计算,要调整重量时应在下面的自重项中调整。
Asy:单元坐标系y轴方向的抗剪有效面积(Effective Shear Area)。
Asz:单元坐标系z轴方向的抗剪有效面积(Effective Shear Area)。
Ixx:绕单元坐标系x轴的抗扭刚度(Torsional Resistance)。
Iyy:绕单元坐标系y轴的截面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
Izz:绕单元坐标系z轴的截面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
自重:计算自重使用的单位重量。
坐标
重心:以截面型心为基准,显示普通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坐标值。
左下:以截面左下角为基准,显示普通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坐标值。
钢筋模式
目标截面和单元
列出所有需要配筋的设计截面。选择相应截面号后,视图窗口中将显示被选截面的形状。
纵向钢筋
两端(I/J)有相同的钢筋: I/J两端布置相同的普通钢筋时选择此项,否则分别定义IJ两端钢筋。
坐标:
重心:以截面型心为基准输入坐标。即,型心坐标为(0,0)。
左下:以截面左下点为基准输入坐标。即,截面左下点坐标为(0,0)。
基准线:可输入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数值来显示基准线,并可作为钢筋起/终点捕捉参考线。(如下图所示)
类型:
点:以点的方式输入钢筋坐标及钢筋直径。可直接在视图窗口中鼠标捕捉或点取。
线:将钢筋布置在线上。可直接在视图窗口中鼠标捕捉或点取来确定直线。
弧:将钢筋布置在弧线上。可直接在视图窗口中鼠标捕捉或点取来确定弧线。
圆:将钢筋布置在圆曲线上。可直接在视图窗口中鼠标捕捉或点取来确定圆。
多段线:将钢筋布置在多段线。可直接在视图窗口中鼠标捕捉或点取来确定多段线。(点击键盘“ESC”按钮结束多段线定义,也可直接闭合多段线来结束定义)
数量:输入钢筋的数量。根据数量自动分配间距。
CTC(中心距):输入钢筋的间距。根据间距自动分配数量。
直径:选择钢筋的直径。
E(角筋):直线、弧线、多段线的两端是否布置钢筋。
参考点:对直线、弧线、多段线,采用CTC的方式分配钢筋时,可选的参考位置(解始点、结束点、中心点)
As:当前定义的所有纵向钢筋面积之和。
抗剪钢筋
:点击按钮打解如下对话框,根据选择的钢筋直径和根数自动计算钢筋面积。
斜筋:定义弯起钢筋。
间距:输入弯起钢筋的间距。
角度:输入弯起钢筋的角度,角度符号如下图。
Aw:同一弯起平面的弯起钢筋截面面积。(同规范JTG D62-2004第29页Asb)
腹板竖筋:竖向预应力钢筋。
间距:输入腹板竖筋的间距。
角度:输入腹板竖筋的倾斜角度。
Ap:输入同一截面的腹板竖筋截面面积。
Pe:输入同一截面的腹板竖筋引起的有效预压力。
竖向预应力钢筋效应折减系数:(请参考规范JTG D62-2004第59页6.3.3条)
抗扭钢筋:
间距:输入横向抗扭钢筋的间距。
Awt:抗扭箍筋单肢截面面积。(同规范JTG D62-2004第42页Asv1)
Alt:同一截面内纵向抗扭钢筋总截面面积。
箍筋:
间距:输入箍筋的间距。(同规范JTG D62-2004第29页Sv)
Aw: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同规范JTG D62-2004第29页Asv)
外围箍筋:计算箍筋内表面包围的截面核芯面积(请参考规范JTG D62-2004第41页5.5.1条)
保护层厚度:箍筋保护层厚度。
包括翼缘和悬臂:选择是否包括T型截面的翼缘、箱型截面的悬臂部分的面积。
钢筋模式
坐标:
重心:以截面型心为基准输入坐标。即,型心坐标为(0,0)。
左下:以截面左下点为基准输入坐标。即,截面左下点坐标为(0,0)。
应力点:
显示建立截面信息时,定义的应力查看点坐标。(视图窗口中的红色应力点)
附加应力点:
可任意定义需要查看的应力点坐标。输入坐标或捕捉坐标后,点击建立按钮添加定义应力点。(视图窗口中的蓝色应力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