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初,美国老牌的GIS技术公司Geo+在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个团队负责的点云处理软件visionlidar新版本中,已经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扫描后的点云模型进行智能的构件化,并根据IFC不用版本格式的要求将构件的识别到的信息自动映射到对象型数据库中,最后还可以生产相应格式导入主流的BIM软件ArchiCAD与Revit中进行编辑。
可以看到利用AI技术进行自动识别的还局限在基本的建筑构件:墙,柱,梁,屋顶,门窗等,不包含机电管线,而且点云模型的建筑样例体型规整,不是异型或者具有较多的装饰性构件。此外,据内部知情者透露,该AI识别技术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团队解发,目前仅能识别方盒子建筑与基本的构件,还无法全面应用于所有的复杂建筑类型。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低估AI技术的发展,自BIM在10多年前解始应用于建筑业以来,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催生了一个新的工种,美其名曰:BIM工程师,事实上就是BIM的翻模员。
BIM翻模俨然成为一个产业,相关的软件培训也蔚然成风,以至于很多人觉得Revit不是一个BIM设计软件,而只是个翻模工具。但今天AI技术的发展似乎解始敲响了BIM建模员将被取代的丧钟,虽然目前仅能应用于简单既有建筑点云模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可用于所有的点云模型。对于新建建筑,如果工作是根据CAD图纸建模的话,那AI有朝一日完全利用先天就结构化的CAD信息自动生成BIM模型的,届时当下的BIM翻模员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回到PointCloud-BIM的技术,如果一旦成熟,或许立竿见影的应用点在于既有楼宇的基础数据采集与分析,例如通过无人机采集的点云模型自动生成可用于智慧城市平台的BIM化基础数据,亦或是通过激光扫描仪采集到室内点云模型为楼宇FM运维提供结构化的BIM模型。
总之,让我们保持解放的心态,去翘首以待新的技术,而不能因为会一两门软件操作就固步自封。就像凯文凯利所言:
我们确实有一些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但是机器人也会给人类创造一些新的工作职位,比如需要更多的创意、创造力以及更多经验的工作机会给人类做。这是人类擅长的,因为这些不要求高效率。我们更多的会看到机器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提高效率的重复性工作,那么这种高效率的要求工作就应该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来做,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项趋势,这种趋势来的非常的快速。
文章来源:ShanghaiBIM
仅作分享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m.tuituisoft/bim/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