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垒知科技集团
我们平日里使用Revit时,会经常接到一些关于中小学校、武警大队、古建筑等场地建模任务。这些封闭式的场地在很多情况下是改建或者扩建项目,此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围墙。
区别于施工围挡与装配式墙体,我们讨论的围墙可见部分是连续的墙体,因而我们在最开始时候选择使用“墙命令+柱命令+阵列+剪切”或“基于线的公制常规模型”进行建模工作,这两种方式的效果简要展示如下图:
可以看出,两种效果差强人意,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曲线。对于两者而言,一旦围墙是以样条曲线的形式存在于图纸上,阵列根本无法保证柱等距及曲线上的柱合理排布;参数化也将在无数个曲率半径中迷失。
那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了幕墙系统。这是个解决曲线问题的完美路径,并且相比于参数化族会卡顿的情况,其更适用于大体量的场地建模。
我们将幕墙嵌板置换为墙体,将垂直竖挺轮廓和材质编辑为柱,调整网格间距,其效果如下图所示:
幕墙系统画围墙的效果确实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美观性,但是其问题依然存在:衔接。一是转角与过渡部位、二是柱部分。幕墙在绘制过程中断开(转角或弧与直线过渡部位)时,断开处的两段幕墙会分别生成一条竖挺(柱),产生柱重叠的情况。这时候就只能去复制类型属性,定义两段不同幕墙,分别设置边界竖挺,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延缓进度,如下图所示。
并且突出墙体(嵌板)的柱(竖挺),需要由另一面带有空嵌板的幕墙来拼接,因此,会有一条拼接线成为瑕疵。如下图所示:
另外幕墙系统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竖挺的族是轮廓的形式,其外观自由度低,柱帽、柱灯灯元素难以表现。
从上面的试验中,我们作出了如下归纳:
(1) 尽量提高绘制效率,最好以类似于墙体、板之类的草图方式绘制,一次成型,不需要来回调整;
(2) 可以适用于曲线绘制,墙柱分布均匀,并且过渡自然;
(3) 转角自然,墙柱形式自由度高。
那么,不借助插件及插件族库(族库中大多为装配式围墙和施工围挡,连续性差),我们能否找到相应的满足条件的工具呢?经过简单的思索与类比,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同样作为分隔横向空间的命令工具,“栏杆扶手”相较于“墙”有更多的可能性。其由以下两种族构成:扶栏、栏杆(支柱、嵌板)。与幕墙系统相反,栏杆(支柱、嵌板)族可以进行三维创建,这样可以保证围墙中角色相似的“柱”具有多样性,我们也不用为柱帽等部位大费脑筋。扶栏则是轮廓族,这样大可以保证其连续性,只要保证扶栏的材质与截面的形状,其完全可以作为墙面。
使用“栏杆扶手”命令创建围墙,具体过程如下:
(1) 新建“公制栏杆-支柱”族,准备合适的“支柱”,作为墙柱:如下图所示:
(2) 准备墙身的轮廓族:建立“公制轮廓-扶栏”族→参数化画出扶栏轮廓→载入项目。如下图所示:
(3) 在项目中打开“栏杆扶手命令”,用草图画出相关要求的围墙路径。
(4) 任选一种栏杆规格,复制、更名为“围墙”。
(5) 围墙的初始状态出下图所示:
(6) 下面将对于栏杆支柱(墙柱)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载入我们之前创建的支柱族。
接着,我们调整出如下左图预览效果:
(7) 接下来是墙身。我们选取顶部扶栏作为墙身对象,因为其在“扶手栏杆”命令中是一个位置参照,方便其他各构件元素的放置。如下图,编辑顶部扶栏类型,载入我们之前所创建的轮廓族可得上右图预览效果。
(8) 将此围墙创建方式应用于某武警支队项目,其场布建模及渲染效果如下:
“栏杆扶手”创建围墙看上去简单,但是其意义远远不在单个项目上,它体现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出问题→类比甄选→得出结论。这种思考方式的核心在于“类比甄选”,方案何其繁多,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得从个性找共性,由共性再创造个性。正如本文中的“围墙”,其相对于其他墙体的个性在于“有等距的柱”;相对于幕墙的个性在于“转角与过渡”;相对于栏杆扶手的个性在于“组成要素的名称与形态”。很显然,第三者的个性很容易转变为比较双方的共性,那么这个共性,即“用栏杆扶手创建围墙”的应用方案,将会成为一个提高效率,博人眼球的小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1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