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BIM建筑|悼念 | 日本重要建筑师,纽约MoMA设计者谷口吉生逝世:精致细节的创造者

发布于:2024-12-20 19:00:25
67人 分享

谷口吉生,1937—2024

 

 

 

据日本媒体《产经新闻》报道:12月16日,日本当代重要建筑师,村野藤吾奖、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得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设计者——谷口吉生逝世,享年87岁。

 

谷口吉生职业生涯项目多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型结构,造型简洁,反映出日本传统建筑所拥有的特质:纯净、轻盈、透明;简洁精致的构成和精美处理的细部,赋予了建筑一种永恒的美感。

 

他曾获得日本国内及国际上的众多奖项,包括1994年获村野藤吾奖、2005年获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16年获皮拉内西罗马大奖。

 

 

“我没有自己的子女,所以把所有我设计的建筑作品当成小孩来照顾。”

 

谷口吉生,1937年出生于建筑世家,是家中的长子。父亲谷口吉郎与外祖父松井清足都是建筑师。大学时期谷口吉生并不主修建筑,而是在庆应义塾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60年毕业后,他经常参与父亲与建筑师朋友的聚会讨论,渐渐对建筑产生兴趣,于是入读哈佛大学,并于1964年毕业。谷口吉生曾为格罗皮乌斯短暂工作过,受其影响甚多。1964—1972年,谷口吉生在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工作,之后才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他的项目多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型结构,造型简洁,反映出日本传统建筑所拥有的特质:纯净、轻盈、透明;简洁精致的构成和精美处理的细部,赋予了建筑一种永恒的美感。[1]

 

他也曾屡获各类奖项——1979年和2001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奖、1984年获吉田五十八奖、1987年获日本艺术院奖和每日艺术奖、1994年获村野藤吾奖、2005年获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16年获皮拉内西罗马大奖、13次获BCS日本建筑业协会奖。同时,他还是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名誉会员、日本艺术院会员。

 

在日本建筑圈里面,谷口吉生是位智者。他很少参加演讲、展览等媒体活动,也很少在出版物上阐述自己的设计哲学。在公开场合里跟其他建筑师一起被品头论足,不是他所乐见的事。[2]

 

谷口吉生与野口勇讨论模型  图源网络

 

“我不想当暴君或者盛气凌人的人,但把规则定好并写明白是很重要的。”

 

谷口同时做的项目不会超过两个,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设计。对于项目的全过程参与,包括建筑、景观、展陈和导视设计均亲力亲为。他的项目大多都是委托的,在项目开始之初就会和业主定下规矩,如果不能参与设计的各个层面,他将不会接受委托。不仅仅是在设计施工期间要坚持某些严格的规则,即使在房子建成之后,仍然会订立协议,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中的椅子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有丝毫变动。[2]

 

正是因为种种规则和协议的约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完成度极高的建筑作品。或许是早年学习机械工程的缘故,他对于模数关系有着极致的要求,地面铺装、轴网柱子、幕墙分割等等都有其严格的对应关系。

 

谷口吉生在金泽 图源网络

 

“建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装东西的容器。我希望人们享受于茶而不是茶杯。”

 

谷口自小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熏陶,父亲是日本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加之在美国接受的教育,以及在格罗皮乌斯和丹下事务所工作的经历,让他深谙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和风之美。

 

他对于空间营造的重视,甚至可以看出一些密斯的影子[3]。谷口在材料的选取上,一直保持着对玻璃、金属、面砖和石材等材料的钟爱,但又不仅限于此。与其他日本建筑师一样,对于“轻”的追求也是谷口吉生的目标,轻薄的屋顶挑檐、纤细的钢柱等等经常出现在他的建筑里。

 

在谷口的建筑中还可以看到日本传统空间的演变。在谷口的空间语言中最常见的是对日式缘侧空间的传承,“缘侧”指代日本传统建筑中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在谷口的建筑中,在进入建筑之前会有这样一系列的空间:室外庭院、屋檐出挑的廊下空间、低矮的入口前室空间、内部入口大厅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在于进入要满足功能性需求的空间之前,是一种空间上的缓冲,更是一种功能上的辅助。这种缓冲使得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与流动,体现了整体的环境意识。此外,玻璃与竖向格栅的组合很有日本传统纸窗格的韵味,若隐若现中将外部景观渗透到建筑中。

 

 

代表作品

 

金泽市立玉川图书馆

日本石川县金泽市,1978

 

金泽市立玉川图书馆  ©侯旭

金泽市立玉川图书馆是谷口吉生唯一一次与同为建筑师的父亲的合作。

 

玉川图书馆由本馆和建于1913年的近代史料馆两栋建筑所组成,谷口父子共同设计的本馆是1978年完工的现代建筑,两栋之间由露天的中庭连接,设计时特别考量与近代史料馆的红砖之间的协调性,建造时也对近代史料馆的建筑进行了修复。玉川图书馆完工的隔年,谷口吉郎就因胃癌而病逝。

 

谷口吉生曾说过:“为了避免和在建筑上十分有成就的父亲竞争,我大学时选择去念机械工程系,但因缘际会下后来又去美国学习建筑。虽然我和父亲的建筑作品在本质上十分不同,但在父亲离世之后,也会接到委托要修复或改建他的建筑,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好像可以做出父亲的建筑了。”

 

金泽市立玉川图书馆  ©侯旭

资生堂艺术馆

日本静冈县挂川市,1978

 

资生堂艺术馆  图源网络

资生堂艺术馆由谷口吉生和高宫真介共同设计,获得了1979年的日本建筑学会赏。

 

建筑位于静冈县挂川市,场地旁边是新干线的轨道,整块场地开阔平坦。通过园区正门进入,顺着一直延伸至艺术馆的道路即可到达展馆入口。建筑外观以釉面瓷砖的银色为基调,配合弧形的玻璃窗,给人以现代的感觉。弧形玻璃窗外侧是镜面的,人们乘坐新干线经过的时候,可以看到玻璃窗上反射出列车的画面。

 

建筑形体由一个圆形体量和方形体量组合而成,通过这种简单的组合形成的空间,巧妙地形成了参观的流线。设计除了方和圆的对比,还营造了明亮与黑暗、开放与封闭的对比,伴随着行进可以感受到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展品。[4]

 

资生堂艺术馆  图源网络
资生堂艺术馆  ©momoyorozu

 

土门拳纪念馆

日本山形县酒田市,1983

 

土门拳纪念馆  ©wakiiii

土门拳纪念馆作为日本最早的摄影专业美术馆,收藏了多达7万件以上土门拳的作品。纪念馆获曾获得过吉田五十八奖、日本艺术院奖。建筑将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并加入与场地融合的人造环境,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处理得十分考究。

 

坐落于距离酒田市区西南方向4公里的饭森山公园中,建筑以美丽的树林和山丘为背景;前面设置了池塘,是远眺鸟海山的绝佳场所。谷口为了更好的设计这个建筑,浏览了土门拳几乎全部的作品,甚至亲自拜访了许多土门的老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设计阶段,也邀请了土门的亲朋好友参与设计,中庭采用了萨姆·诺格奇的雕刻、入口正面的铭牌是龟仓雄策设计的、敕使河原宏参与了庭园的设计。[5]

 

土门拳纪念馆  ©Jun-K
土门拳纪念馆  ©kzsktt36
土门拳纪念馆  ©kuroda yuki
土门拳纪念馆  ©u*yam

 

东京葛西临海水族馆

日本东京,1989

 

东京葛西临海水族馆  ©Kenji-Lit

东京葛西临海水族馆是在东京湾填海区域建造的水族馆。该建筑物的形状像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圆盘,其大部分结构都埋在地下。在入口处,谷口设计了一个浅反射池。水池池围绕着一个八角形的玻璃穹顶,作为入口,在东京湾形成了新的风景。此外,通过对通往水族馆的通道的空间处理,道路边缘与东京湾的水域融为一体。该设计将游客与周围的葛西临海公园完美地融为一体,使游客可以欣赏到开阔的城市景观。

 

东京葛西临海水族馆  图源网络
东京葛西临海水族馆  ©senngokujidai4434

 

信浓美术馆·东山魁夷馆

日本长野县长野市,1990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 东山魁夷馆  图源网络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东山魁夷馆为保存日本著名山水画家东山魁夷捐赠的画作而修建。建筑位于靠近善光寺的公园中,其位置的确定是以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标记于场地正中央,剩余部分形成水景庭园。谷口用这样精准匀质的几何形态将固有的稳定与永恒感表现出来。细腻的铝板、通透的玻璃、清澈的人造水景以及出挑于水面之上的轻薄屋檐,都能体现出谷口纯净的建筑特质。这样的建筑形象与周围的水景庭园一起构成的一幅宁静的美丽画面,与东山魁夷的画作所展现的艺术思想相得益彰。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 东山魁夷馆  ©wakiiii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 东山魁夷馆  ©いわいわさん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 东山魁夷馆  图源网络

 

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

日本香川县丸龟市,1991

 

丸龟市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  ©senov

猪熊弦一郎为日本著名现代画家,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跟随藤岛武二学习。1938年又前往巴黎,师从亨利·马蒂斯。

 

由谷口吉生设计的猪熊弦一郎美术馆于1991年在丸龟市开馆。正面有猪熊弦一郎的巨大壁画《创造的广场》、设置了造型作品的门前广场,它舒展的主立面缓缓地将站前广场和内部空间连在一起。馆内空间宽敞,轻松开放,引进了大量自然光,采用从1楼到3楼的3层结构,1楼有销售原创商品、产品目录的美术馆商店,2楼有两个有形成对照鲜明的比例的展示室,另外,3楼配备了一个天棚高7米,极具宏伟感的展示室。

 

丸龟市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  图源网络
丸龟市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  ©takashi

丸龟市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  图源网络

 

丰田市美术馆

日本爱知县丰田市,1995

 

丰田市美术馆  摄影:李菁琳/有方

“美术馆,从建筑的外部到内部,是为了追求与作品相遇之感动的探索之旅的装置。”[6]

 

丰田市美术馆建在能够俯瞰市区的城迹高台上。利用地形的特征,需要随着蜿蜒的路径前行,建筑的全貌才渐渐映入眼帘。乳白色玻璃和绿色石板组成的的长方体建筑,以天空为背景浮现出来。博物馆的前面有一条通道,连接所有建筑元素和人工池塘。所有元素的设计都被抽象化,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鲜明对比。

 

丰田市美术馆  摄影:夏至

丰田市美术馆  摄影:李菁琳/有方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场休息室

日本东京,1995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台休息室  ©kenji-M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场休息室被认为是日本当代轻薄建筑形态的先驱之作。建筑位于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场的山丘上,由地上2层展望设施和地下1层休息空间组成。它是一个高11米,长76米,进深6.6米的长方体玻璃体量。观海平台由内部的钢筋混凝土走廊、楼梯和坡道以及外周玻璃构成。其中,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承担了水平荷载,同时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将海景收入其间,将玻璃幕墙限制在只需承受竖向荷载的前提下,确保了建筑最大可能的通透性。实现了轻盈通透的整体形象,可以360度观赏东京湾的景色。[7]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台休息室  ©kenji-M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台休息室  ©yu-hara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台休息室  ©陈曦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台休息室  图源网络

 

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

日本东京,1999

 

法隆寺宝物馆  摄影:夏至

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位于东京上野公园,建筑曾获得2001年日本建筑学会赏。建筑主要由三个体量连接而成,玻璃大厅的幕墙和采用铁骨架支撑、细长的竖向窗格是对传统建筑中拉窗元素的现代化表达。建筑师在这里运用极其通透的建筑外表皮和扎实的建筑内核,创造出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法隆寺宝物馆  摄影:夏至

 

广岛市环境局中工场

日本广岛县广岛市,2004

 

广岛市环境局中工场  ©taku-matsumoto

由谷口吉生设计的广岛市环境局中工场是一座非常不像垃圾处理厂的垃圾处理厂。尽管外观看起来仍旧是明显的工厂建筑造型,谷口在建筑中间开了一条通透的走廊,在走廊两侧展示垃圾处理的流程与知识。干净、通透、明亮的环境局中工场看上去甚至有些谷口往常设计美术馆的感觉。此举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垃圾处理厂的古旧印象,亦为城市创造出一处公共活动场所,提升了建筑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价值。

 

广岛市环境局中工场  ©淳平 筈井
广岛市环境局中工场  ©typhoonphotograph

 

香川县立东山魁夷濑户内美术馆

日本香川县坂出市,2004

 

香川县立东山魁夷濑户内美术馆  ©YELLOW-Mao

东山魁夷美术馆位于香川县坂出市,基地为一处能看到濑户大桥的滨海地块。美术馆建有地上二层,包含第一展示室(挑高6米)、第二展示室、数位展示室、画廊等空间。谷口吉生以他的惯用手法(水平切分、带状落地窗),为这位重要艺术家打造了这个静谧而精致的纪念馆。

 

在东山魁夷1260幅的作品当中,青色调的作品即有472幅,占全体的近4成。青色之于东山魁夷的意义可以追溯至日本画当中对“群青”与“绿青”的使用。这两种颜色即使鲜明也不会让人觉得华美,东山魁夷认为他看到的日本海即是这两种颜色的混合。谷口吉生选择青绿色的石材作为美术馆立面的主要材料,也是呼应了“青色”在东山魁夷作品当中的重要性。

 

香川县立东山魁夷濑户内美术馆  ©YELLOW-Mao

香川县立东山魁夷濑户内美术馆  图源网络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纽约,2004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Arend-Jan-Wonink

自1929年成立以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一直是全球当代艺术潮流的领导者之一。在几位受邀建筑师进行的国际竞赛中,从不参与建筑竞赛的谷口参加了这次竞赛,并最终获得了扩建的设计权。

 

谷口提取了每个时期的建筑语言,转化为新设计的黑色系花岗岩和玻璃,和银白色系的铝材和白墙两类元素。这两类元素,在他的建筑语言中不论是细节还是大的块面,都得到了利落而到位的发挥。

 

谷口把佩里的塔楼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构图重心,同时也是连接现代和过去、支持博物馆主体流线,并且定义室内核心区域的轴心。因此,博物馆新增了一处如同白色盒子的室内大中庭,连接各个展厅。实墙围成的白盒子,仅有几扇窗洞透出楼梯间或是展厅,显得安静而有趣。而盒子一侧打开,可以同时与53街的城市肌理和背后的花园空间在视线上相通。参观者从中庭的电梯到达相对高层的展厅,在通往展厅的路径中,自然的光线和通高的视野,让每个人思考这个白盒子中庭和周围的连接关系,还增强了博物馆内部的秩序感和内外城市与博物馆的通透型。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摄影:陈杨/有方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boshiang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Joseph-O.-Holmes

 

诺华研究所 Fabrikstrasse10

瑞士巴塞尔,2010

 

诺华研究所  ©JOHANNES-MARBURG

建筑如同漂浮的盒子一样,采用封闭的白色玻璃幕墙,呈现出非常雕塑化的表现,这对于实验室大楼来说是不寻常的。这是一种用非常小的陶瓷点状图案制成的玻璃,白天从外面看不到里面,但是可以从内部看到外面的样子。紧凑的外观,经过特殊设计的地面层以及拱廊的非常规诠释,使其与园区内的所有其他建筑区分开来。从透明性、体量感、轻量化等各个方面看都是很有趣的项目,也对建筑的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8]

 

诺华研究所  ©JOHANNES-MARBURG

 

铃木大拙馆

日本石川县金泽市,2011

 

铃木大拙馆  摄影:肖韵霖/有方

铃木大拙馆是谷口吉生备受赞誉的杰作。建筑基地位于住宅区深处,地形多起伏。设计最大程度地活用基地原有特征,以期创造出安静、自然、自由等与铃木的语言、思想相适应的环境。建筑由“玄关栋”“展示栋”“思索空间栋”以及连结它们的回廊构成,回廊两侧是“水庭院”和“玄关庭院”。这种分隔是为了避开纪念性的表现,实现随和的状态。

 

铃木大拙馆  摄影:肖韵霖/有方
铃木大拙馆  摄影:赵晓旭/有方
铃木大拙馆  ©何斌

 

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

美国休斯顿,2011

 

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  ©Paul-Hester

位于全美第四大城市,该建筑是以通过亚洲相关信息和文化进行国际交流为目的而建设的设施。尽管项目面积很小,仍然提供了包括画廊、273座的剧院、教育中心、水上花园、娱乐大厅、雕塑花园、屋顶花园和咖啡厅在内的多样功能。

 

为了介绍亚洲艺术文化,在剧场和展示室的中央设置2层通高空间,人们可在此相遇、交流。建筑由两个正交的面构成,通过设置在墙壁上的开口部和从墙壁突出的玻璃阳台,与周边的庭院产生关系,根据时间的不同,产生微妙变化的场所。该中心的石材外观和内部是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470块侏罗纪石灰岩在德国被切割,从27层石料中只有两层中找到了50块符合谷口标准的石材。

 

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  ©Paul-Hester

 

加贺片山津温泉

日本石川县加贺市,2012

 

加贺片山津温泉  ©shin-kawamura

作为温泉街再生的第一环,加贺片山津温泉建造于废弃旅馆的旧迹,如今已成为当地人与游客交流的场所,扮演起推动城市发展原动力的角色。

 

建筑外观贯彻了“谷口建筑”风格的玻璃箱子形象,内部则极尽洗练。有“汤之汤”和“森之汤”两个大浴场的片山津温泉,在置身浴缸的瞬间便陷入风景与温泉融为一体的幻想世界,仿佛可在入浴的同时鉴赏泻湖与森林的新式博物馆一般,别具一格。位于建筑2层的的咖啡厅设有开放式平台,夏天可在此欣赏泻湖湖面腾空的烟花。

 

加贺片山津温泉  ©嶋崎英之
加贺片山津温泉  ©Boshiang-Lin

加贺片山津温泉  图源网络

 

京都国立博物馆·平成知新馆

日本京都,2014

 

摄影:李菁琳/有方

平成知新馆建于古典风格的明治古都馆旁,与基地周边的文化遗产(对面就是国宝三十三间堂)、自然环境(重新规整了庭院)紧密相连。新馆的外观设计强调了挑檐的高度,其水平延伸的状态、表面的柱梁关系、朦胧暧昧的光线,以及非对称的平面,都延续了日本传统空间的构成要素,建筑充满宁静的禅意。

 

展室内的空间与灯光设计配合得更是绝妙,主要的展厅分为三层,每层都可以透过精心设置的格栅,隐约看到下一层的空间。比如从三层至二层的格栅是深棕色的木材质,比例粗疏;从二层至一层的格栅是金色的金属材质,比例细密;空间之间,有人走、有人停、有人坐下,配合极具氛围感的室内照明,展室内充满了一种非常日本、非常优雅的暗之美。

 

摄影:李菁琳/有方

 

GINZA SIX

日本东京,2017

 

GINZA SIX  图源网络

谷口主要负责GINZA SIX初期阶段的城市设计和建筑的外观。该建筑将原有两个街区合二为一,为了避免阻断人们原来在银座中的行动路线,在建筑层面,谷口提出了“屋檐”的概念。他为办公区每个高楼层都设计了一圈不锈钢“屋檐”,通过此种方式展现水平方向的一致性。占据低层的商业空间,将位于中央大道上的六个品牌店铺设计成“门帘”。“门帘”与“屋檐”相互呼应,将建筑物按垂直方向划分为较小的区块,方便人们进入建筑物中,同时还体现出建筑物与银座小街小巷相连的规模。

 

“建筑的价值当然是能够永久保持下去。”统一的“屋檐”是不变的部分,安装在“屋檐”下的“门帘”则是变的部分,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流行趋势进行更换。哪怕几十年后,GINZA SIX建筑仍然将和现在一样,持续映射出街道的景象。

 

GINZA SIX  ©新建築社
GINZA SIX  ©Boshiang-Lin-1
GINZA SIX  ©Rico-Rodriguez
GINZA SIX  ©Max-Fan

谷口吉郎·吉生纪念金泽建筑馆

日本石川县金泽市,2019

 

谷口吉郎·吉生纪念金泽建筑馆  图源网络

谷口吉郎·吉生纪念金泽建筑馆,由谷口吉生对其父亲谷口吉郎的故居改造而成,是日本第一个关于建筑与城市的博物馆。在这个建筑内能同时体验到谷口父子二人的作品:建筑馆本身由谷口吉生设计,其中永久展览室则充分再现谷口吉郎所设计的和风别馆“游心亭”的大厅与茶室。建筑将以展览功能为主,通过讲座和建筑巡回等周边活动向世界展示金泽的建筑文化。

 

谷口吉郎·吉生纪念金泽建筑馆  图源网络

 

新大仓酒店

日本东京,2019

 

新大仓酒店  图源网络

1962年开业的东京大仓饭店,是谷口吉郎设计的,被誉为日本建筑里东西结合做得最好的案例之一。这间集日本传统氛围与西方现代设计为一身的酒店,代表了许多西方人心中对日本之美的珍贵记忆。面对公众的期待,谷口吉生作为主持改造的建筑师,与其父亲再次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谷口表示这是命运,是责任,更是挑战;自己的任务不仅是保留下大仓饭店那最具标志性的大堂,还要在此基础上把它变成更精彩的空间。

 

“我希望新的大堂,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能受到所有客人的喜爱。”新大堂看起来与原来几乎无异,谷口吉生的心思都用在了背后——原创设计的工艺品和精心制作的细节被谨慎地搬运并修复,但也有部分细节上的调整:冈山的工匠们并没有试图重现大堂里老扁柏木的黑色光泽,而是花了两年时间,用已有300年历史的扁柏木制造出全新的屏风。

 

新大仓酒店  ©Akio Kon/Bloomberg

参考资料:

[1] 程艳春、陈怡如,《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2019,有方

[2] 罗兰·哈根伯格著ROLANDHAGENBERG.职业建筑家:20 位日本建筑家侧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日) 桢文彦,Stillness and Plentitude-The Architecture of Yoshio Taniguchi.JA.1996(1).

[4] https://corp.shiseido.com/art-house/jp/visit/

[5] http://www.domonken-kinenkan.jp/information/

[6] https://www.museum.toyota.aichi.jp/about/

[7] 郭屹民. 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8] https://tksmrkn.exblog.jp/12065040/

[9] (日) [谷口吉郎·谷口吉生]の建築 金沢が育んだ二人の建築家

[10] https://webdesignmagazine.net/yoshio-taniguchi/

[11] https://vimeo.com/126561750

[12] https://ginza6.tokyo/news/104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33383.html

上一篇:

BIM建筑|大家的风景:锦堤驿改造更新 /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下一篇:

BIM建筑|瑞典Frihamnskyrkan教堂 / Elding Oscars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