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BIM建筑|2024,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摄影

发布于:2024-12-23 21:06:05
29人 分享

©杨天周

摄影与建筑之间,共享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用相机拍摄的照片,由法国科学家和发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ce拍摄于1826或1827年的《窗外的风景》(the 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可以说是一张著名的“建筑照片”。

 

2014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在“构筑世界:现代摄影与建筑”(Constructing Worlds: Photography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Age)展览中赞颂了摄影带去的影响——它或许已经改变我们看待建筑、城市,甚至世界的方式。

 

持续关注这一话题的行走,2024年依旧发布了多篇摄影相关内容。从20世纪摄影大师的介绍,到有方“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下7位年轻摄影师的专访;从专题摄影到旅行摄影投稿,本篇一一进行总结。单击图片可跳转阅读完整文章,也欢迎大家来年继续向行走中的建筑学投稿摄影!

 

 

20世纪摄影大师

 

斯蒂芬·肖尔

不寻常之地

 

©Stephen Shore

今年首次来到中国举办个人大型作品展的美国著名摄影师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其实也是一位“非典型建筑摄影师”。他的兴趣并不是围绕着狭义建筑摄影中的“建筑”,而是“无意识的”、无规划的、乡土的和商业的建筑,这些建筑主要(但不限于)出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和美国西部。而这种兴趣将他与建筑摄影师区分开来。

 

20世纪70年代,他穿越美国,以全新的眼光记录美国风貌,完成了系列作品《不寻常之地》。在这段旅行中,他带了一部大画幅相机和一台35mm莱卡相机,用莱卡拍摄的透明彩色底片不但体现出其对形式的敏感,更流露出一种亲密感与私人性。

 

这个系列延续了艺术家一惯的拍摄兴趣,将镜头指向高速公路、房屋、电话亭、快餐和阳光暴晒的停车场,却能使我们从崭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寻常景象。

 

 

Franco Fontana

极简主义彩色摄影

 

©Franco Fontana

作为彩色摄影先驱和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风景摄影师之一,佛朗哥·丰塔纳(Franco Fontana)已经花了六十年的时间来捕捉他周围的环境。

 

初看丰塔纳,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使人联想到19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他对色彩和形式的独特眼光,将自然景观剥离至最基本的元素,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几何构图,其简洁性令人着迷。

 

 

10位你应该认识的黑白摄影大师

 

©Elliott Erwitt | Magnum Photos

黑白摄影有着丰富而迷人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开端。

 

独立摄影杂志The Independent Photographer列出了一份20世纪以来10位黑白摄影大师的名单,他们所拍摄的黑白影像,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摄影启蒙,为一代又一代的新摄影师带去深远的影响。

 

 

中国建筑摄影师

 

向雨婷

给建筑拍一些柔软的照片

 

 

来自成都的向雨婷,是“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首位单独受访的女性摄影师。

 

同时拥有建筑学、新媒体、时尚摄影专业背景,以及常年的旅行经历,都为向雨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带来重要影响。

 

她坦言自己没有固定的工作习惯,在拍摄现场更多靠的是直觉,保持轻松的拍摄手感;不太追求视觉上的震撼,而是希望自己的拍摄与自己的生活有所联系。因此即使是拍硬朗的建筑,她的照片也是柔和的。

 

 

梅可嘉

拍“不完美”的照片

 

 

梅可嘉,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杭州。

 

曾在原地建筑事务所工作6—7年的梅可嘉,在从建筑师变成摄影师的过程中,拍摄视角也从只专注于建筑本身,慢慢变成更关注建筑与人物、环境的共鸣。

 

目前梅可嘉认为,好的照片应是“立体”的。这个“立体”指的是照片的多维度,像一张带有声音的“live”图像。虽然干净简洁、几何感强的画面也是需要的,但更多时候他会希望将视角放大一些,看看建筑身边发生的故事。就好像Mir在The Mir Way里说的,“...tr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ide stories in life.”

 

一组有趣的照片,会包含很多小插曲。可能有人不喜欢,觉得这样不完美。如果说这是一种不完美的话,那么梅可嘉希望自己可以拍些不完美的照片。

 

 

郑国栋

把爱好变成职业

 

 

郑国栋,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杭州。

 

有美术基础的郑国栋,从外贸行业转行建筑摄影,也已经有十余年时间。摄影对他来说,原本是狂热爱好,后决心将其转为职业。

 

郑国栋喜欢的建筑摄影师是Iwan Baan。Baan纪实中带着人文气息的摄影风格,让他产生强烈的共鸣: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纯净通透,将建筑物周边元素毫无违和感地融入画面。因为要拍一组干净的照片相对简单,难的是烘托片子的氛围,让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像郑国栋说现在的自己,更喜欢拍一些符合常态、贴近百姓生活的照片。

 

他认为好的摄影是记录,同时也是表达、传达。表达照片内容,传达摄影师拍摄意图,有场所性,也要有叙事性;并结合一定的光影,表现人与建筑互动的关系。

 

 

刘国威

人是空间的灵魂

 

 

刘国威,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杭州。

 

从天大到都灵理工,刘国威是正儿八经建筑学出身。从大一开始接触建筑摄影,至今已有八年;正式成立工作室一年,人生的第一个甲方是直向建筑。

 

刘国威相信,人是空间的灵魂,空间因人的使用而鲜活。他认为自己最擅长拍摄的,正是人在使用中的建筑或景观空间。在他的画面里,人物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建筑的比例、尺度,也不是为了构图好看;而是通过人,来表达一种场景感与故事性,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的活动,感受到建筑的氛围和情感,从而与画面产生更深的联结。

 

他给工作室起名“Daily建筑摄影”,就是期望捕捉建筑日常使用状态的场景,通过人在建筑环境与空间中的活动,展示建筑最真实动人的一面。

 

 

罗灿辉

引人入画,引导思考

 

 

罗灿辉,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于香港和深圳。

 

在从事了6年设计工作后,为寻求工作、生活、兴趣之间的平衡,罗灿辉选择离开设计岗位。他创业、旅行、读研,探访全球各地的城市,积累拍摄的灵感和经验,最终成为了一名建筑摄影师。

 

他认为与其说自己擅长拍摄某一类作品,不如说热衷于某种拍摄思路——他喜欢探索建筑与城市、人文及自然环境的互动,也会观察建筑的存在对人产生的影响。

 

谈到人物之于建筑照片的作用时,罗灿辉则表示,“引人入画”不仅可以增加画面故事性和氛围感,还能为静止的图像增添可思考的层面。通过巧妙地将恰当的人物引入画面,摄影师可将观众的思考引导至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这也是他一直在尝试和总结的创作手法。

 

 

卓泓铎

好的摄影作品,是默不作声但又意味深长

 

 

卓泓铎,景观设计师/建筑摄影师,现常居广州、深圳两地。

 

从华南理工毕业后,卓泓铎远赴北欧读书、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全球旅行,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踏足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地理杂志和旅游局公众机构选用。在哥本哈根BIG事务所担任景观设计师期间,卓泓铎就曾接受过有方的采访(详见文末)。

 

从规划与景观科班出身,到风光与人文摄影,再回到设计与建筑摄影;对影像创作持续地满怀好奇与热忱,一直是卓泓铎秉持的心态。

 

他认为,摄影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建筑物的外观,更需要以经过斟酌的视角,赋予建筑新的故事和情感。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足够的叙事性。好的摄影作品,是默不作声但又意味深长的。

 

 

赵赛

传达对建筑的即时感受

 

 

赵赛,建筑摄影师,重庆大学建筑学在读博士。常驻重庆。

 

2021年,一组国美象山校区15年前后同场景对比摄影,让很多人认识了彼时正在国美读研的赵赛。而这位目前仍在读博的摄影师也坦言,Iwan Baan(15年前国美象山校区项目的摄影师)对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强迫自己按照Iwan Baan的拍摄视角来观看建筑,受益匪浅;后来自身拍摄中所强调的空间层次与观察者视点,也与此有关。

 

赵赛认为,对空间层次和观者视角的呈现,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建筑。好的摄影作品应该让建筑、空间变得有吸引力,让观者能够产生情绪上的涟漪、想要去体验的冲动。好的摄影作品,可能是一种现场气氛的传达。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讲,能表达好当下的建筑,把当下对建筑的即时感受传达给观众,就是好的摄影作品。

 

 

专题摄影

 

100个令人难忘的建筑场景

 

©张弛

“埃及笔记”与“再看希‍腊”专栏作者——建筑师、摄影师张弛的SCENARIO系列,旨在随时随地分享他曾见过的有趣场景,比如建筑的立面、室内,公园景观,或城市的某处角落等等。

 

由作者张弛授权,本篇文章将第1—100张合订,配上简短的说明,与各位分享这100个令人难忘的建筑场景。

 

 

100个令人难忘的建筑场景2.0

 

©张弛

由作者张弛授权,本篇文章将第101—200张合订,配上简短的说明,再与各位分享100个令人难忘的建筑场景。

 

 

刹那的永恒

建筑流动的边界

 

©杨天周

“刹那的永恒”(Ephemeral Eternity)是由建筑摄影师杨天周创作的系列影像,意在探讨建筑流动的边界。这一系列的拍摄对象十分多样,涵盖久负盛名的大师作品、平平无奇的民居、无人问津的废弃构筑等等。摄影师捕捉了这些不同建筑物与象征永恒的地平线交汇的刹那,显示出时间、空间与记忆的交汇,在特定时刻使人造物成为了建筑,揭示了建筑流动而模糊的边界,引导观者思考建筑的本质。

 

 

昌迪加尔1989

 

©Thomas Flechtner

昌迪加尔建于20世纪50年代,由现代主义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与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英国建筑师夫妇简·德鲁(Jane Drew)与麦克斯维尔·弗莱(Maxwell Fry)领导的来自国际及印度本地的建筑师团队设计。

 

直到今天,昌迪加尔都被视为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标志案例。

 

这一组来自摄影师Thomas Flechtner的照片,拍摄于1989—1990年。彼时的昌迪加尔,距离柯布规划设计的国会建筑群落成也才三十年。摄影师没有选择以标志性的角度为建筑拍摄“证件照”,而是以一些较为平常的视角,记录下这场巨大的现代主义城市实验中、那些日常的瞬间。

 

 

上海风景

 

©尚哲峰

摄影师尚哲峰拍摄的“上海风景”(Shanghai Scenery)系列,主要关注城市化问题。通过拍摄大面积的拆迁地、建筑工地及荒置的土地,进行视觉空间的压缩,以日常的风景来“观赏”城市化带来的荒诞景象。

 

最终如何让城市化不再成为以房地产资本扩张为中心的城市化,而是发展高质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这个摄影系列也是对经济、土地制度、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共生的一次反思。

 

 

重庆这座城,有点厉害

 

©常文雨

这是来自建筑师、摄影师常文雨的一篇黑白胶片摄影集。呈现了作者学生时代漫游于重庆的大街小巷,用胶片相机记录下传统山地建筑空间、真实人居环境的珍贵体验。其中有些地方不久后便拆了,这些照片也就成为一份不可复制的记忆......

 

 

深圳古建120图

时光中的瑰宝

 

©袁小宜

在深圳飞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古老的建筑瑰宝。这些古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其中蕴含着应对本地气候的精妙设计灵感。

 

建筑师、摄影师袁小宜的深圳古建拍摄计划叫《发现深圳》,通过“城市走读”式的拍摄,去“发现”历史的挑战和启发。

 

基于专业背景,作者将深圳的古建筑分为古城、古村落、墟、民居、宗祠、宗教建筑等类别,然后选取每一类的典型代表进行深入拍摄,目前已拍摄30余个。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多次往返,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条件下,去捕捉它们最真实、动人的一面。古城墙的朴拙、古村落的宁静、墟市的热闹、宗祠的肃穆、宗教建筑的庄严......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20图

从渲染到实景

 

摄影:罗洁/有方

从千亩平地到百丈高楼,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始终是深圳城建备受关注的热门片区。

 

2024年,深超总片区内滨海大道下沉隧道主线建成通车,南山香格里拉正式启幕,招行总部、TCL、欧加大厦等项目进展迅速,C塔及相邻地块项目东塔塔楼结构冲出正负零......这片巨大工地,正以坚实的建设进度步入深圳都会日常。

 

从渲染图到现实场景,本期有方影像聚焦片区内施工进展明显的部分项目。持续关注深超总,欢迎一起“云监工”。

 

 

旅行摄影

 

红砖美术馆

体验枯寂之美

 

©Kun

本文作者Kun是一名手机摄影爱好者。旅途中偶遇红砖美术馆,心想“错过有些可惜,去看看吧”。果然,场馆设计非常丰富,不只是各种砖的工艺,空间也有很多层次变化。

 

时间、光影、空间和情绪,四个元素验证了他对摄影的理解。

 

 

访美秀美术馆

走进桃花源

 

©梁俊豪

由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建成于1997年,被誉为“地上的天堂”。建筑隐匿在滋贺县的一片山林里,访客需要穿过一条金属隧道及一条极具未来感的悬空桥,才能见其真容。

 

建筑设计概念以中国古典名篇《桃花源记》为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今年5月,摄影师梁俊豪前去探访并记录下了这个“地上的天堂”。

 

 

京都国际会馆

体验粗野主义力量之美

 

©梁俊豪

京都国际会馆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尽管它的建筑师不像他的许多同辈那样出名。它建成于当日本重新崛起为世界舞台上的强国之时,见证了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比如1997年关于气候变化的《京都协议》就在这里签署。

 

刚好遇上定期开放日,摄影师梁俊豪决定用镜头“回味”那个用建筑彰显实力的年代。

 

 

贝聿铭最后的建筑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ACF域图

摄影师陈冠宏/ACF域图镜头下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这是贝聿铭最后一个大规模建筑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8年落成启用,当时贝老已经91岁高龄。这是贝老建筑人生的收官之作,从项目选址到建筑风格,都完整实现了建筑师的构想。建筑沿用了经典的贝氏几何构成,如纪念碑般矗立在波斯湾的海岸线上。这也是贝聿铭人生如建筑的终极写照。

 

 

全球摄影奖项

 

2024索尼世界摄影大赛

建筑“专业组”入围作品公布!

 

©Yaser Mohamad Khani

索尼世界摄影大赛(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公布2024年度专业组“建筑与设计”类别入围名单。包括7组入围短名单的作品,以及3组入围终选的作品。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摄影赛事之一,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赛事整体分为四大组别:专业组(提交一组照片参赛)、公开组(提交一张照片参赛)、学生组(为学术机构准备)、青年人组(为12—19岁摄影人准备)。奖项总金额高达6万美元,除此之外,获奖者还可以获得索尼最新款的摄影器材,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展出、宣传作品并收录进索尼摄影年鉴的机会。

 

 

2024索尼世界摄影大赛

公开组“建筑”类优胜作品公布!

 

©2024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全球知名摄影赛事——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公布2024年度公开组“建筑”类优胜作品:15张作品入围终选,斯洛文尼亚摄影师Ana Skobe的摄影获评最佳。

 

在以一张照片定胜负的“公开组”,一起来看看今年突出重围的优胜作品吧!

 

 

GCCA混凝土建筑摄影奖

年度最佳及入围作品赏析

 

©Owen Davies

作为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人造材料——混凝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我们居住的房屋、工作的办公室;我们通行的道路、桥梁;为我们服务的风车、大坝等等。作为可持续建筑材料的选择之一,混凝土提供安全、耐用和有弹性的结构,并可为可再生能源基建打好基础。

 

Concrete in Life是由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Global Cement and Concrete Association,简称GCCA)举办的年度摄影比赛,向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开放。拍摄生活中的混凝土照片,就有机会赢得高达1万美元的奖金。

 

这个有趣的摄影奖,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至身边的混凝土构筑物,包括建筑、基础设施等等。奖项将评选出4个类别最佳:城市混凝土、混凝土基建、日常生活中的混凝土、混凝土设计之美。在此之上,再选出一张年度最佳。

 

 

手机如何拍建筑?

第13届世界手机摄影大赛优胜作品一览

 

©The Void by Wei Wei

世界手机摄影大赛(The Mobile Photography Awards,以下简称MPA),与iPhone摄影大赛一起,作为举办时间最长的,专门面向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拍摄、编辑的照片的比赛,向来受到众多手机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该奖项最早举办于2011年,除了每年度的比赛(10—12月)外,也会举办主题展览,全年进行国际公开征集。MPA的年度获奖作品,由摄影专业人士、记者、教师、艺术家和摄影、移动摄影和艺术界的领导者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来。奖项分为14个类别,其中包括“建筑/静物”“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人物肖像”“街拍”等等。

 

如果传奇街头摄影师布列松所说的“我们的前1万张照片将是我们最糟糕的照片”是真的,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手机摄影给了人们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能够更多地实践、进步、超越,更早地抵达我们的第10,001张照片。MPA是拥抱这一决定性时刻的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展示场所。

 

 

2024One Shot Photo Contest

独具魅力的黑白摄影

 

©Antonella Sacconi

与彩色摄影相比,黑白摄影需要更讲究构图与光影,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更具有引人遐思的魅力。旨在表彰优秀黑白摄影作品的Exposure One Awards,希望以此奖项让更多人注意到黑白摄影所独具的力量感。

 

该奖共设有两项竞赛:年度摄影师(Photographer of the Year)与年度黑白摄影(One Shot Photo Contest),后者是以一张黑白摄影作品定胜负的比赛,评委阵容包括玛格南摄影师及来自全球知名艺术机构的策展人。

 

2024年One Shot Photo Contest“建筑”类别中,由Sebastien Arbour拍摄的蒙特利尔体育馆屋顶拿下专业组金奖,Antonella Sacconi拍摄的纽约The Vessel大楼则获得非专业组金奖。

 

 

2024法国巴黎摄影大赛

最佳建筑摄影揭晓

 

©Hidekazu Tabuchi, Japan

法国P×3摄影奖(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亦称“法国巴黎摄影大赛”,创办于2007年,时至今日已成为欧洲重要的摄影奖之一。

 

P×3以推荐新兴摄影人才闻名,旨在促进世界对摄影的欣赏,并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介绍给巴黎的艺术界。

 

每一届比赛,每张提交的照片都将由专业的P×3评审团进行评估。奖项设置有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下会评选出年度摄影师及二等奖获得者,往下再是这个类别的金、银、铜奖。最终,全类别年度摄影师、最佳新人和各类别下的年度摄影师的作品,将在巴黎的画廊展出,并出版在年度书籍中。

 

2024年的P×3摄影奖已经公布各类别的年度获奖摄影师及作品,我们从“建筑”类别下挑选出36张获奖作品,与你分享。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33638.html

上一篇:

Navisworks2025安装破解教程,图文详解!

下一篇:

政策新闻 | 商丘市住建局 关于2024年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补贴新申请人员名单的公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