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沿着东京幽静的小巷缓步前行,当那座仅占地31平方米的混凝土盒子出现在眼前时,我先被它8.6米通高的巨型框架震住。钢筋混凝土像一本竖立的书架,将七片楼板层层摞起,这就是设计师所说的“被折叠七次的大房间”,基地南北长度短而东西向较深,南侧墙体几乎封闭,北墙向邻地微倾,加上街道一侧的全高推拉玻璃,把自然光与风层层导入。


入口仅一米八高却横向敞开二米五,混凝土门洞下嵌入一块天然石阶,我不得不微微俯身跨进,身体瞬间感到尺度被压缩又释放。踏入玄关,鞋柜隐藏在二层书墙后方,下沉的办公台面与街道视线齐平,自北墙倾泻的光斑在墙面缓缓移动,在水泥壁上划出缓慢刻度。





我循着宛若悬浮的混凝土梯向上,来到挑空五米的整面书架前,仿佛进入一座“藏经阁”,梯侧金属踏步与原木书册在灯下互相映照,我坐在由高差形成的读书坐凳上,感受着空气里弥漫的纸墨气息。我意识到这些大小不一且错高的楼板既是楼层,也是桌面、长凳与书架,它们像乐谱写进室内,让活动位置决定功能。微风穿堂而过,书页有节奏地翻动,静与动的边界像被刻在空间的琴弦。想像这对居家办公的夫妇正在不同楼板上专注偶尔互看,空间的透明让亲密和独立同时存在。




继续拾级而上,一整块压铸不锈钢台面构成的厨房在我面前展开,镜面般的折射将狭窄尺度放大。转身踏上家具化的梯柜,我走上第四层台地,餐厅与客厅共享同一平面。挑空将我的视线牵引至更高处,餐桌同时是办公岛,椅凳由楼板本身延伸而成,随手拿起资料就能开始讨论。





再上一层,卧室位于第五层最深处,混凝土墙体与木地板相遇,我依靠在床侧感到城市杂音被厚厚的墙体过滤。曲面钢梯继续延伸,将我引向第六层浴室,白瓷砖与镜面收纳相互反射,光线被倍增,水声回荡像在玻璃壳里唱歌。楼梯立面兼作晾挂与置物,湿区与干区沿同一视线纵深自然分隔。


末端直梯把我带到屋顶平台,城市的屋脊在脚下铺展,夏夜烟花在远处跳动,冬晨雾气在邻楼间凝结。。。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8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