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建筑赏析|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

发布于:2025-04-02 12:49:24
68人 分享

由专筑网逸希编辑

"35㎡住三口之家?"这不是房地产商的噱头,而是保障房设计师正在破解的民生难题。当"房价焦虑"成为年轻人的集体表情包,保障性住房设计正悄然上演着建筑界的"变形记"—用设计魔法把方寸之地变成承载幸福的容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设计师的魔法,看看保障性住房独有的温度。


一、装配式魔法,像搭乐高一样盖房子。

(一)荷兰Moos Euterpe保障性住房 / Concrete Amsterdam

设计通过创造和建设高质量的住房,以社会和可持续的方式解决荷兰的住房危机。该预制住宅具有循环性和模块化设计,必要时可完全拆解并重新利用。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能让居民喜爱并促进社区联系的空间,其包含 30 个住房单元,为学生、乌克兰难民和普通购房者提供不同规模的空间。整个建筑群由两座楼宇组成,两座楼宇相对而立,楼宇之间是一个花园,成为连接居民和促进社交活动的核心空间。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退台设计,走廊变为阳台,为居民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进行个性化改造。除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外,设计还强调了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过渡,有助于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动。模块化设计能够提供多种类型和大小的住宅。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能在此找到合适的住所,模块的类型从单间公寓到四居室住宅不等,它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基石。

住房的建设在工厂环境中进行,保证了理想的条件和高质量的标准。预制好的住宅单元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包括窗框、厨房、浴室、装饰和设备等。在现场,这些单元通过结构连接并堆叠,既快速又节省成本,同时有助于减少废弃物并促进回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Concrete Amsterdam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Concrete Amsterdam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Concrete Amsterdam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Concrete Amsterdam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5张图片


图片来源:Concrete Amsterdam



二、社区共建:让设计长出人情味。

(一)浙江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安置房 / gad

设计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延续情感联结、又有体面生活感的新家园。在组团布局上,安置房位于社区中心区域,虽相较于商品房无法获得一线江景,但西邻邻里中心和幼儿园,东面城市公园,享有生活便利与另一种城市景观。

设计用围合的空间方式创造出更具归属感的内向空间,将安置房布置在组团南北侧,东西向则布置公租房与部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人群混居、全维空间布局带来了更多视线、言语的交流机会,不仅为邻里互识创造条件,也形成社区“街道眼”,增强了社区安全感。1-7层设计了一套连接不同楼层公共空间的跃层、跨单元立体游廊系统,称为“立体街坊”。“立体街坊”有效地缩短了单元与楼层间的距离,消解了板式高层巨大的空间感知尺度;同时将原本只能在底层发生的单元间的交往活动扩展到竖向维度。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6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7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8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9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0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1张图片


图片来源:gad



三、可持续设计:会呼吸的保障房

(一)巴塞罗那保障性住房 / MiAS Architects + Coll-Leclerc Architects

三角形地块限制了建筑师对环境的回应,需要在其组织中保持三角形的完整性,同时又不影响住宅内部垂直正交布局的清晰性和合理性。设计利用两个中庭和南北朝向的两个通道将三角形地块划分为五个体量,东侧和西侧的两个角落容纳特殊的单元。设计并未选择内部有一个三角形街区庭院的布局,这样会使居住面积过小,并导致有一侧住宅单元面向北侧;而是提出了四角单元住宅,确保了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的两小时光照。

材料的选择采用轻质的构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的碳足迹。设计已经转向工业化和预制,立面设计选用了交错的垂直玻璃挂板和条状GRC(纤维-钢筋混凝土),让人联想起晾晒在草地上的纹理褶皱。建筑的角点是开放的,配有宽阔的露台,与围合的几何形状一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了双向空心板系统,该系统由可回收PVC制成的圆柱体构成,减轻了结构重量也减少了建筑物的碳足迹。在夏季为所有楼层提供遮阳和交叉通风,符合被动式住房标准,供暖和制冷需求都非常低。屋顶空间用于安装共享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该发电站由89个模块组成,覆盖了51%的消耗量,屋顶的其他空间被植被填满,此外,还在走道沿线修建了花坛,种植红色花卉,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2张图片


图片来源:MiAS Architects + Coll-Leclerc Architects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3张图片


图片来源:MiAS Architects + Coll-Leclerc Architects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4张图片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5张图片


图片来源:MiAS Architects + Coll-Leclerc Architects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6张图片


图片来源:MiAS Architects + Coll-Leclerc Architects


四、公众参与:共筑理想安居未来

(一)台湾高雄保障性住房 / Mecanoo

这座位于高雄的住宅区共有 245 个单元,面积在 25 至 75 平方米之间,专为各种用户设计,包括年轻夫妇、有孩子的家庭、学生、老人或有特殊需求的人。该项目的核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公众参与。与以往的传统模式不同,该项目将决策权直接交到了未来居民的手中。通过一种新颖且具有创新性的策略,居民将积极地定义集体空间内的业态功能。

三角形的地块界定了两栋建筑的形状,庭院周围的景观将两栋建筑连接起来,作为居民的入口。底层周边的商业空间为街道带来了活力,并激活了建筑周边的公共空间。东楼主要是公寓,而西楼以多功能业态为主,包括公共设施和公寓。空中花园分布在几个楼层之间,由景观露台连接,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社交中心,将居民和当地社区聚集在一起。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7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8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19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20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21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设计师的魔法:如何把“蜗居”变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第22张图片


图片来源:Mecanoo


当建筑大师们还在竞逐天际线时,保障房设计师正俯身聆听普通人的日常。他们用设计重新定义居住尊严,让"安得广厦千万间"不再只是诗句。或许这才是建筑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冰冷的混凝土森林,而是承载烟火气的温暖容器。下次当你路过那些看似普通的保障房小区,不妨多看一眼,那里藏着设计师们最走心的浪漫。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7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