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迹作为城市的符号,如镜像般折射出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面对这些具有历史意蕴和文化意涵的城市记忆载体,其传承、保护与转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业遗迹的传承与转译可以重塑一个文化地点,一种场所精神。“传承”是其最基本的核心与态度,即是对原有历史沉淀、文化印记、空间肌理等做到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修复,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转译”则是要从大的城市空间出发,激发场地活力,推动城市空间复兴,使场所精神得以建立,真正从抽象的物化空间转化为有情感的人化空间。
从“厂”到“场”,让我们一起看看工业遗迹如何变“废”为“宝”。
一、工业厂房改造艺术中心 / 槃达建筑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改造消减掉了工业厂房的痕迹,而是营造了一个纯粹的白盒子空间,更具国际性和当代性。改造后的整体建筑就像一件巨大无比的极简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
改造采用三个W设计理念,第一个是“White”白,白盒子是理想的艺术空间原型。第二个是“Weight”重量。逐层递进的线性空间序列仿佛古希腊的神庙设计一般,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第三个W是“Will”意愿。在建筑中人能找到力量和精神性的对话。主展厅方格状的屋顶结构建立了严谨的空间秩序,光从上面洒下来,人仿佛与现实世界剥离,至身于艺术的圣殿之中。
建筑外立面中央部分的门厅以简洁的立方体形态突出于原红砖肌理建筑。设计师提出“少既是爱”的理念在现代主义强调功能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东方的温度和可持续性的考虑。





二、法国梅桑塔玻璃厂改造 / SO-IL Architects
法国梅桑塔玻璃厂被设计师们改造为一座当代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由三个独立而关联的机构组成,它们分别是玻璃博物馆、玻璃艺术中心、玻璃多元文化展览空间等,透过当代艺术与工业遗产展开时空的对话。
高低起伏的现浇混凝土曲面连廊将建筑单体组织连接在一起,暗示着玻璃的生产及加工过程。曲面连廊同时作为建筑的屋顶、天花和墙壁,自然而然的在建筑底层形成公共广场;而连廊的上下方,则引入了包括办公室、车间、咖啡厅和餐厅在内的新的辅助功能。既有建筑的功能经过重新设计和拓展,满足了文化交流及艺术展览的需要。新的公共空间同时提升了人们对于历史、工业遗址的认识,并为户外剧场、音乐会和季节性庆典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三、金威啤酒厂改造 / 都市实践
金威啤酒厂位于深圳罗湖区,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啤酒厂大部分被拆除,仅存约1.1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印迹。设计师们从场所价值的挖掘和转化入手,采用整合、插接、介入等改造策略,将场地与西侧路面1.65米,东侧约3米的高差形成的底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座,统合原本散落的厂房体量;以整体的力量在周围大尺度的新城市环境中取得平衡。
基座顶部为室外展区串联各建筑,内部结合现状地下空间开挖一系列下沉庭院、通道与活动空间,创造出一条空间叙事主线。266米长的街道被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而激活,场地东侧的封闭立面也打开了数个空间形态不一的出入口,方便游客参观。该项目改造创造性的使用工业遗存设备,跳出日常的空间体验,使啤酒厂最终成为整合公共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生产的文化大舞台。





四、深圳大鹏所城粮仓改造 / 元本体工作室
粮仓位于大鹏所城中部,总占地面积约960平方米,共一层、10开间,面宽总长42.5米,总进深22.5米。借助城市更新的契机,设计师拟对粮仓进行提升改造,将其打造成为艺术事件、企业活动、历史文化教育、美育计划等的发生场所和重要空间载体。
粮仓作为古建筑重点保护单位仅进行了有限的、轻微的介入与活化。设计结合展览功能进行流线、空间、光线、庭院等系统性梳理和重构,在现有空间结构体系下,进行了功能流线界定,通过墙体、门洞的保留、封堵等微改方式,结合户内展览与户外庭院展场的关系,重新规划清晰的展览流线和不同的门厅出入口,使不同的展览出口及门厅与不同庭院景观和户外展场相衔接过渡,形成差异化的看展体验。设计通过保留韵律化的砌体拱顶原有的形态及风貌,与新植入空间元素形成一种对比,共同营造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触动人们心弦的展览空间。
以细微介入等方式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改造,重新赋予新功能,使其获得重生是常用的改造手法。时空关系的延续与重构,体现出历史城市空间发展的包容性,展品的植入,又呈现出一个既能通往历史又能体验未来的新城市空间。






五、江南绣衣厂改造 / 米丈建筑
江南绣衣厂由四幢多层建筑构成,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726平方米。设计改造秉持着充分尊重历史和现状的态度,仅拆除并重建一栋破损严重、已为危房的砖结构原辅料用房,其余的生产车间、办公楼、餐饮厅皆在保留其原有结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固。
设计师以“云”作为造型元素,以一条飘浮灵动的云廊置入到原本坚硬肃穆的建筑体间,介入整个场地,以实现一种可持续的有机变化。藉云的飘逸自由,创造出独特的行走体验,使原来的建筑真正与人互动起来。“新”、“旧”建筑形体通过云廊弥合起来,填补了空隙,让参观者的脚步脱离地面的束缚后展开一场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浪漫旅程。





六、比利时煤矿遗迹改造 / Carve
比利时Flanders地区最大的工业矿区考古遗址将迎来它的二次生命。60米高的废弃碎石山将被赋予新的功能,打造出一个地标性的景观元素,使其成为新的文化热点。工业遗址的宝贵价值作为主线概念贯穿了整个设计阶段,最终形成了令人惊喜的游乐场,使人们能够在游玩中学习并体验。该工业遗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串联起过去与未来。
场地内一根根木杆拔地而起,如同树干森林,重塑并突出着山体的起伏地形;树干森林中的内部空间因地制宜,以平衡木、攀爬网、吊床、迷宫和绳网等元素创造了数个游戏场地;在顶部,则是一个巨大的煤矿广场。三个空间相互连接,通过矿山中央的一条楼梯贯通上下,串联起位于不同高度的空间。在夜晚,沿路的灯光亮起,让起伏的地形在黑夜中依然清晰可见。
树干森林、梯形游戏场地与煤矿广场共同创造出一个山地冒险园区,使废弃的工业遗产成功转型为最潮的旅游胜地。




工业遗迹所浓缩的城市记忆理应被挖掘、显现和放大,在传承并转译其场所精神的同时迸发出新的创意,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无限可能之中获得新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6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