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八闽文脉 赓续城市记忆
近日,《南靖县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2-2035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标志着这一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遗珍、承载百年商脉的历史街区,正式开启了系统性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新篇章。规划明确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6.3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1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4.57公顷,构建起“一轴七节点”空间格局。
中山街历史上便是商贸兴旺之地,“民国”时期中山路和中华路(新华路)建成后的数十年间,始终是县城最为热闹的街道,先后有福州、广东、龙岩、泉永等十个同乡会,繁荣时期商铺达120余间,商号众多。现存建筑涵盖合院式民居庙宇、骑楼式商贸建筑、西洋风格“番仔楼”、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形成中西交融的建筑风貌。
2022年,在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南靖县启动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程,5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为这项文脉传承工程注入动能。项目改善提升320米街巷,完成中山路“三线下地”和原水泥、沥青等混杂的路面整治修缮工作,铺设传统石板材料。通过“微改造”实施地下管网更新、电力通信线路规整等,既保留街巷历史尺度,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升级;完成了给水、雨污水管网改造提升,污水处理率达100%。拆除骑廊违法违规的构筑物,打通了骑廊,完成10栋历史建筑修缮加固。
项目结合碧阳宫、武庙、观音亭、注生娘娘宫等文物保护单位前庭空间,累计拓展公共活动区域约700平方米。在中山路131号设立特色展示集中区域,系统呈现南靖县县史、中山路历史沿革、老字号以及非遗文化。通过强化街区作为“活态历史博物馆”的功能,构建非遗展演与传统工艺传习空间,同步完成环境品质提升与业态升级,引入文化创意店铺、本土餐饮等新业态,形成“新旧共生”的商业生态。修缮后的中山街成为南靖县文旅新地标,与土楼景区形成联动效应,通过举办民俗节庆、非遗市集、艺术展览等活动,实现年接待游客量增长约30%,商铺租金与营业额显著提升,切实激活历史街区的当代活力。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百姓记住乡愁
南靖中山街的蝶变新生,正是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的生动实践。这座承载着历史文脉的“活态历史博物馆”,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承故事。
文稿来源:市名城委,南靖县住建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7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