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提升了、商家规范了、环境改善了……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北书院街生活了几十年的刘大爷,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青羊区草市街街道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探索出自主改造为主、社会力量介入、原址统筹改造、整体业态提升的街区改造新路子。
消除危房隐患
今年1月底,西马道街95号D级危房里,最后一户房屋租住户在腾退协议上签了名字。随着19户租住户的搬离,西马道街95号整体危房被拆除,多年的安全隐患至此彻底消除。
据了解,西马道街95号为木质结构建筑,房屋建筑面积为477.66平方米,共有19户租住户,在排查中被鉴定为D级危房。去年11月,青羊区成立了危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启动腾退治理工作。“我们对19户租住户进行逐一摸排、登记造册,为工作启动收集了第一手信息。”相关负责人说,“不仅采集了每家每户的房屋类型、产权归属、房屋结构、装修情况、附属设施等,还逐一对腾退治理工作的想法和要求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100%的签约率。”
工作专班将学习政策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前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还认真研判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科学制定“一户一策”腾退方案。
发展文创产业
“老成都”都耳熟能详的北书院街,是成都市最具烟火气的街巷之一。然而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北书院街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外墙体脱落、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在草市街街道牵头下,北书院街开始了改造进程,如今已初具成效。
说起北书院街的蜕变,不得不提的是西南灯具城。这处1.2万平方米的老旧房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成为了闲置地。如何从老厂房中发掘出新价值?经过充分思考和酝酿,草市街街道给出了答案:城市更新,在保护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延续城市文脉,发展文创产业。
过去破旧的厂房如今已经焕新成为一座设计现代、色彩明亮的建筑。不仅保留了旧厂房的整体布局,也巧妙注入了当下的流行元素,让“旧”和“新”融为一体。“这里由四栋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内部层层相通,造型上更加立体,主要分为商业步行街、办公等区域。”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打造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尽可能地保持厂房原有风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完善。目前,这里已经吸引了诸多文化类、创意类、时尚类企业入驻。
探索创新实践
北书院街及周围片区华丽“变身”的背后,是草市街街道自主更新的一次创新实践。
“我们的初衷是解决危房问题,但是在推进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介入让片区整体打造、业态提升同步推进。”相关负责人说,“对于该腾退拆除的,想尽一切办法完成相关工作;对于需要加固整改的,街道另辟蹊径,找到了城市更新的一个新方向,就是在尊重历史‘原真性’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改造。政府当好中间桥梁,协调引导业主通过卖、租的方式,让社会力量介入实施,房屋的价值得到提升后,业主也能从中更多获益。”
未来,草市街街道将更好地布局街区经营性空间、公共空间、弹性空间的层级,营造更多的消费场景,让“落伍”的老街区变成承载新生活方式的“香饽饽”。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10.23 蜀成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2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