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1日,米兰讯——Prada基金会将于威尼斯会址——威尼斯王后宫(Ca' Corner della Regina)呈现展览项目《图式》(Diagrams)。该项目由Rem Koolhaas创立的AMO/OMA建筑事务所构思,将于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4日开放。
《图式》展览探索数据的视觉传达作为建构意涵、认知或控制的有力工具,以及作为分析、认知与改造周围世界的普遍手段,旨在促进人类智识、科学文化现象与知识创造传播之间的对话与思辨。
展览位于18世纪落成的威尼斯王后宫一层及二层空间,汇集了自12世纪至今横跨不同地域文化的300余件展品,涵盖珍贵文献、印刷刊物、数字图像和视频。展品依照主题陈列,既反映当今世界的紧迫问题,亦实证图式的跨时空特性。

该项目得益于Prada基金会与Rem Koolhaas及其OMA建筑事务所协理建筑师Giulio Margheri紧密合作开展的大量研究,并获得马克斯·普朗克艺术史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赫兹图书馆(Bibliotheca Hertziana)马克斯·普朗克研究组长Sietske Fransen的学术支持。

正如Rem Koolhaas所言:“在我看来,图式可以说是恒久存在的工具。例如,我们在研究初期便发现了溯及公元前4万年南非的三维图式,以及阿马萨利克岛(Ammassalik)上的木雕格陵兰海岸线地图。这表明图式是一种持久的传播形式,能够随着时代更迭,适配当下的媒介。无论媒介如何,图式都具有教化性(阐释)或指示性(劝导)功能。这意味着图式不仅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所有新兴媒介中,而且几乎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尚、宗教,或者社会不平等的历史皆可通过图式解读。我尤为欣赏图式这种跨学科特性,它那始终如一的本质——它不依赖于语言(文字),正因如此,它成为最高效的表现形式之一。”
图式大致可被理解为信息构想的利器,借助它,我们得以进行推理、交流与记录,使信息呈现出中立且客观的样貌。Gilles Deleuze认为:“图式是事实的可能性,而非事实本身。”以此为起点,展览探索图式作为意涵建构的能动体,它能够积极塑造并影响人类思想与生活,亦可沦为误导认知的载体或思想宣传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AMO/OMA依循“当前紧迫性”原则进行策展,围绕九大核心主题构建:建成环境、健康、不平等、迁移、环境、资源、战争、真相与价值。这些主题通过二层中央展厅内平行排列的展柜依次呈现,每个具有“当前紧迫性”的主题于同层的侧厅中进一步展开,配合不同的展示形式,挖掘特定次级主题或某一著名作者的作品。
AMO/OMA设计出“由图式构成的展览总图”装置,于一层空间呈现,阐明复杂而多元的研究体系。这一总图揭示了调查和展示方法的透明度与准确性。
《图式》展览从非裔美国社会学家W.E.B. Du Bois(1868—1963)的作品入手。他因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研究并图解非裔美国社群状况而闻名。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Exposition Universelle)期间,他为“美国黑人展览”(The Exhibit of American Negroes)制作的图表成为探讨图式传播力量的初步参考,展现出其在社会调查和社会运动中的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大众传播兴起的重要奠基时刻。此案例凸显出信息图在回应、传达、乃至常常忽略有关社会正义、种族主义、少数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的呈现,以及身份认同等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展览探讨了信息图在传播能力和观众准确解读方面的局限性。在此框架下,以英国现代护理创始人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为例,着重探究医疗领域清晰的视觉传达如何促成改善医疗条件方面的重大立法进展。此案例为探索来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的相关文献和手稿提供了切入点,展示了信息图的应用并非近代现象,亦非西方专属,它依然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切实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延伸出关于科学进步与身体护理之间交集的广泛讨论,尤其切合当前背景——老龄化、人类生存时限,以及健康和福祉的文化关注已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另一个重要主题聚焦于战争。法国土木工程师Charles Joseph Minard(1781—1871)绘制的拿破仑俄罗斯战役图式被公认为数据图形表达的里程碑。展览通过对话形式,将Minard的创新图形设计与苏格兰政治经济学家William Playfair(1759—1823)的图表、20世纪各政权的宣传图形,以及当代设计事务所的调查性作品相衔接。

19世纪被称为信息图的“黄金时代”,是反思数据在传播社会政治知识过程中使用与误用的起点。世纪之初,新印刷技术的出现的同时,教育也迅速扩张。在此历史背景下,美国女权主义教育先驱Emma Willard(1787—1870)出版了载有创新时间图的历史和地理教科书,帮助将数据和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形式。展览同时展示了在大数据的压倒性力量,以及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催生的碎片化传播环境中,图式如何充当模棱两可的工具,用于扭曲叙事。

在18世纪和19世纪,人们对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兴趣日益增长,信息图的创作亦逐步拓展至这些领域。德国博物学家和探险家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堪称重要人物。Von Humboldt绘制的图形和图式为数据可视化和生态知识传播奠定了基础。鉴于当今严峻的气候挑战,这一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图的雏形多诞生于对天文学、地理或宗教知识的探索,且往往限于文化与知识精英之间的小范围传播。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欧洲,也广泛存在于阿拉伯、亚洲和美索美洲文化,启发我们对某些古老文明之间文化共通性的思考。因此,图式作为明确的意涵建构乃至共识建立的能动体,往往根植于宗教、政治或哲学传统。

展览叙事贯通古今,启发观者思索图式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联。20世纪,在历史先锋派的影响下,信息图传播语言获得发展。现代主义对视觉传达的重大贡献,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古代和近世信息图的形式、美学与艺术性。

展览的另一核心内容是AMO/OMA事务所的设计实践。自1970年代起,该事务所便将图式作为建筑工具。正如Koolhaas所言:“复杂的理念称得上是智性或艺术上的享受,成为我们设计探索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中,图式发挥了非凡的作用。通过研究和设计图式,我们试图构建一种空间,或者界定另一类建筑,其形式需要大量的论证和表达。若非发现了那些图式,我们可能无法接近目标。彼时,图式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实际证据来证明构想切实可行。如今,我所处的位置或许已不再需要我去证明某事是否可能,这无疑改变了图式的性质或角色。但我依然认为图式是我个人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展览亦纳入近年来重要的环境设计与城市研究实践成果,包括Atmos Lab和Transsolar等国际平台的项目,以及学者Theo Deutinger和SITU Research机构所推动的调查型研究。
《图式》展览同期推出由Irma Boom设计、Prada基金会出版的图文书籍。书中收录了Prada基金会主席兼总监Miuccia Prada的序言、Rem Koolhaas与Katya Inozemtseva的对谈,以及国际知名学者与设计师撰写的九篇专题文章,作者包括:Alberto Cairo、Kate Crawford、Theo Deutinger、Sietske Fransen、Scott Reinhard、Philippe Rekacewicz、Sandra Rendgen、Malkit Shoshan以及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
部分展陈内容 ▽










本文文字由Prada基金会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7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