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分享

BIM建筑|复现建造过程:上海谱观办公室改造 / SpActrum谱观

发布于:2024-11-05 20:00:36
29人 分享

空间概览  ©SFAP
展桌细部  ©SFAP

室内设计  SpActrum谱观

项目地点  上海市静安区

项目面积  107平方米

完工时间  2024年5月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建造施工在当今的建筑实践中通常仅指向结果。与历史上曾经的方式相比,当今的施工过程有更多的步骤和中间形态。比如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搭设就要先经历架设密林一般的脚手架,再支撑起建筑负形的模板等看上去和最终形态相去甚远的步骤。在这样的过程中,由施工过程导致的形式不断出现,又不断湮灭在新崛起的形式之中。

 

这种场地上没有任何思想行为企图的建造过程,反而会成为新形式不断产生和凋亡的历程。形式在此时经历着最剧烈的变化。目前,这种形式的涌现同时在两个维度被建筑设计者忽略:一,没有将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作为形式语言的生成器,被纳入形而上的思考;二,失去了在古典营造时期,由于建造的直接以及建造者与设计者的合一,而造成的可以在建造过程中不断理解材料物性、探究材料本身的物理倾向,并以此不断调整,引导形式生成的能力。

 

▲ 方案视频  ©SpActrum谱观

 

从独立办公区看向入口空间  ©SFAP

2019年开始,由SpActrum谱观主持设计并参与施工全程的建筑项目开始实施起来。项目的建筑师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亲历当代建筑体系下建筑从零开始的全过程。在目击上述的双重忽略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保持着新人的眼光,他们更惊异于业界对这种忽略的普遍麻木和毫不在乎。施工现场形式涌现又消失,这意味着大量的构件在其施工步骤结束后或被丢弃,或被循环使用,或者深藏在建成物中再不为人所知。这些对于建造至关重要的部件不会出现在任何公共视野之中。

 

在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后,设计师们决定以自己的办公兼展览的空间打破这种沉默和忽略,将这些被隐匿的幕后力量用作自己办公室的表层材料。他们以这些材料物理特性重新建立与新的功能需求的链接,在达成新的使用方式的同时,使材料的形式可以随时被人们感知。这样,这些生为建造的材料以此方式,进入作为建造者的日常意识和访客的公共意识中。

 

公共空间可用作临时展览空间  ©张虔希
从独立办公区看向工作桌台面和展桌  ©SFAP
展桌的底部细节 ©张虔希

这些生为建造的材料的不完全列表如下:

 

模具:混凝土浇筑的主要造型工具,金属或塑胶材质,“重生”为家具支座。

耐火砖:建筑用陶瓷需要在耐火砖保护的炉膛中淬烧,“重生”为家具支座。

砖机托板:机制砖烧结时用作防火托板,由耐火纤维制成,在以树脂封闭后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用作工作平台桌面。

楼承板:混凝土工艺中同时作为浇筑模板和内部配筋,在工厂中大批量焊接制造,具有较大的结构跨度的承载力,作为工作平台和展示平台的通用支撑。

麻袋:粗制品运输包装工具,经过填充缝制,作为空间屏风。

 

左:砖机托板;右:组合后的弧形耐火砖  ©SpActrum谱观
不同形态的耐火砖重生为独立办公区家具支座  ©SFAP

楼承板作为展桌的支撑细节  ©张虔希
经过填充缝制的麻袋帘子作为空间分隔器  ©SFAP
展桌的底部细节  ©张虔希
直播间家具细部  ©SFAP
工作桌台面花纹与地面机理的对比  ©张虔希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SpActrum谱观上海办公室

项目所在地:中国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610号A座

项目面积:107平方米

完工时间:2024年5月

室内设计:SpActrum谱观

设计主创:潘岩

设计团队成员:李真、李春旭、万金宇、高梦都、张跃、陆琛铭

施工监理:万金宇、李真

现场施工团队成员:袁纪森、袁世瑞、万金宇、陆琛铭、李春旭、李真、陈家龙

隔断帘制作:邵秀文,邵焕胜

摄影:SFAP、张虔希

摄像:SFAP、张虔希

其他图片版权:SpActrum谱观

 


版权声明:本文由SpActrum谱观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log/26917.html

上一篇:

BIM建筑|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

下一篇:

BIM建筑|TAOA陶磊建筑新作:如是海·尚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