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名师授课
“课堂教学+田野考察”的模式
收获阅读、理解、研究古建筑的科学方法
深度解锁古建筑文化密码
探寻建筑发展的深层规律
古建筑、古街区、古城是乡愁的寄托,是城市的文脉,也是传统文化、人文生活最集中、最生动的记载和体现。
每一个时代在华夏大地留下的印记,都在一砖一瓦间、飞檐斗拱中流淌;古老的城址、街道、园池布局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天下秩序观;如诗如画的古典园林、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又反映了东方式的栖居理想......
读懂古建筑,能同时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哲学思想、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象、设计思想、营造方式……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梳理古建筑的独特密码,体会古代建筑体系对现代建筑与设计探索的启示,对我们美好生活的启示;体会传统建筑的意味,在创作中加入真正有创新性的、中国的元素。
当代从事建筑设计、城市更新工作,亟需重新梳理所在地的建筑传统、历史风貌、营建技艺,亟需掌握专业的认知方法和设计思想,科学掌握传统建筑的核心价值,继而创新性的运用到设计和营建实践中。
北京大学古建筑文化班,依托北大在建筑考古、城市考古、文化遗产学、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深厚积淀和领先优势,汇聚权威专家与知名教授,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采用“课堂+田野”的学习模式,读懂古建筑。
从古建筑的价值认知、结构特征、审美意象、设计思想、营造方式等方面,探寻城市、宫殿、寺院、园林、民居背后的历史规律、社会秩序、文明密码,呈现一套清晰、完整的古建筑体系。大家将会获得阅读、理解、研究古建筑的科学方法,深度解锁古建筑文化密码,探寻建筑发展的深层规律。
2025年4月18日,我们将开启一场追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科学寻访之旅。欢迎有志之士,与我们一同,站在几代学者开创的古建筑研究成果的背脊上,完成从兴趣到专业的蜕变。
项目 / 来源
审批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审批编号:北大培训20241578号
官微查证:“北大考古学堂” 微信公众号
课程 / 收获
注重国际视野,通过东西方建筑与美学体系的比较,以“无问东西”探寻“何以中国”。
课程 / 体系

一|建筑断代与传统建筑价值认知
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评估
营造学社与中国古建筑研究
方法 | 古建筑时空框架建立:建筑考古断代

二|古建筑艺术特征与设计思想
中国古建筑的环境观与美学观念
儒释道精神与中国建筑
信仰与建筑:名山建筑
传统建筑的环境与室内设计美学思想
古建筑的装饰体系
古建筑的色彩使用
传统民居的类型、地域特色与再设计

三|古建筑结构与营造体系
木结构建筑的历史演变
古建筑等级制度
古建筑的布局与结构特征
古建筑保护与修缮

四|古典园林与园林建筑
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古典园林建筑
江南文人园林
北方皇家园林
写意山水的中国古典造园艺术

五|世界建筑史视域中的中国传统建筑
中西方建筑秩序来源与比较
中西方城市中轴线来源与比较
中西方建筑美学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国古建筑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东亚地区的传统建筑

六|中国古代城市变革与发展
史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与演变
汉唐时期的中国古代城市
唐宋城市变革
宋元明清城市布局与特点

七|经典古建筑细读
佛光寺的发现
晋祠建筑群细读
山西万荣稷王庙断代过程
山西地区古建筑群的分布与区域特色
苏州园林与园林建筑细读
从故宫古建筑看古代设计智慧
穿越北京中轴线,解锁700年古都时光

八|经典古建筑实地踏查
佛光寺&南禅寺踏查研究
宋辽金元经典建筑踏查研究
明清经典建筑踏查研究
古典园林与园林建筑调查研究
古镇古村落与民居调查研究
古代城市与遗址调查研究

九|从观者到研究者的专业训练
古建筑区域调查与发现方法
古建筑记录方法与实践
古建筑阅读方法

十|文化IP与古建筑活化设计实训
方法 | 如何梳理一个地方的建筑遗产价值
中国历史性城市的当代保护与再生
文物资源保护与古城活化开发的实践
古建筑活化设计训练
设计方案评析
注:以上为招生介绍,我们会根据最终学员实际情况调整出最佳教学方案。
授课 / 导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权威专家和知名教授联袂授课。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呈现一套清晰、完整的中国古建筑体系,大家将会获得阅读、理解、研究古建筑的科学方法。
孙 华